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导言 | 第8-9页 |
第一部分 王朔文本及其言论分析:“痞子”方化精神的表现形态 | 第9-36页 |
第一章 真实的表白:痞子式的“玩”文学观念 | 第9-15页 |
第一节 写作的根基 | 第9-11页 |
第二节 真实的表白 | 第11-13页 |
第三节 “玩”的渊源 | 第13-15页 |
第二章 顽主形象:“痞子”式的文化反抗视角 | 第15-22页 |
第一节 真实的堕落 | 第15-17页 |
第二节 真实的反抗 | 第17-19页 |
第三节 独特的文化视角 | 第19-22页 |
第三章 调侃风格:“痞子”式的话语“狂欢 | 第22-30页 |
第一节 泛政治化语言 | 第22-25页 |
第二节 自由的话语空间 | 第25-28页 |
第三节 “街谈巷议” | 第28-30页 |
第四章 破除迷信:“痞子”式的文学批评 | 第30-36页 |
第一节 轰击偶像 | 第30-32页 |
第二节 鲜活的批评文体 | 第32-33页 |
第三节 “痞子”式的文学批评 | 第33-36页 |
第二部分 政治经济文化失衡的时代:当代“痞子”文化精神兴起的文化语境 | 第36-56页 |
第一章 时代的病症:王朔“痞子”精神的由来 | 第36-41页 |
第一节 王朔的成长经历 | 第36-38页 |
第二节 时代的病症 | 第38-41页 |
第二章 文化主体的失落:王朔所处的开放的话语空间 | 第41-46页 |
第一节 文化主体的失落 | 第41-43页 |
第二节 开放的话语空间 | 第43-46页 |
第三章 “痞子”文化精神:世界性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兴起 | 第46-51页 |
第一节 世界性“痞子”文化思潮兴起的原因 | 第46-48页 |
第二节 “垮掉的一代” | 第48-51页 |
第四章 传统文化的潜流:“痞子”精神的内在文化传承 | 第51-56页 |
第一节 传统文化中的潜流 | 第51-53页 |
第二节 五四时期的反叛精神 | 第53-56页 |
结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