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引言 | 第1-10页 |
| 2 生态旅游基本理沦 | 第10-18页 |
| ·生态旅游的产生 | 第10-11页 |
| ·大背景——全球环境保护运动 | 第10页 |
| ·大环境——可持续旅游全球运动 | 第10-11页 |
| ·生态旅游的作用和影响 | 第11-12页 |
| ·生态旅游的积极作用 | 第11-12页 |
| ·生态旅游的负面影响 | 第12页 |
| ·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 | 第12-15页 |
| ·生态旅游的概念 | 第13-14页 |
| ·传统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区别 | 第14-15页 |
|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基本理论 | 第15-18页 |
| ·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 | 第15页 |
| ·生态旅游资源特征 | 第15-16页 |
|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 第16-18页 |
| 3 河北省邢台市前南峪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概况 | 第18-26页 |
| ·景区概况 | 第18页 |
| ·发展太行山深山区生态旅游的重要意义 | 第18-19页 |
| ·研究区生态旅游资源概况 | 第19-26页 |
| ·自然生态条件 | 第19页 |
| ·植被状况 | 第19页 |
| ·交通条件 | 第19-20页 |
| ·经济状况 | 第20页 |
| ·前南峪特色产品 | 第20页 |
| ·水资源 | 第20-21页 |
| ·总体功能分区 | 第21-23页 |
| ·空气质量 | 第23-26页 |
| 4 前南峪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 第26-36页 |
| ·定性评价 | 第26-28页 |
| ·定量评价 | 第28-36页 |
| ·抗大纪念馆景区 | 第32-33页 |
| ·生态观光区 | 第33页 |
| ·坐化山揽胜区 | 第33-34页 |
| ·前南峪村 | 第34-36页 |
| 5 前南峪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 第36-46页 |
|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原则 | 第36-37页 |
| ·主要景区环境容量的确定 | 第37-41页 |
| ·空间容量 | 第39页 |
| ·景区容量 | 第39-41页 |
| ·前南峪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第41-42页 |
| ·游客旅游所需的六大要素欠缺很大 | 第41页 |
| ·对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够 | 第41页 |
| ·大量的机动车进入游区,对环境造成污染 | 第41-42页 |
| ·导游文化素质较低,解说词生硬且对环境保护宣传较少 | 第42页 |
| ·当地居民的参与程度低 | 第42页 |
| ·景点建设有待加强,游区环境有待改善 | 第42页 |
| ·前南峪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 第42-45页 |
| ·满足游客所需,解决欠缺要素 | 第42-43页 |
| ·提高导游的物化素质,提升前南峪生态旅游区的品位 | 第43页 |
| ·扩大宣传,提高前南峪生态旅游地的知名度 | 第43页 |
| ·提高居民参与意识,发挥公众支持作用 | 第43-44页 |
| ·严禁机动车进入游区 | 第44页 |
| ·在游区内严禁大兴土木,破坏环境 | 第44页 |
| ·加强环保教育,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 | 第44页 |
| ·做好游客量监测,为前南峪生态旅游区的建设提供依据 | 第44页 |
| ·坚持社会效益、旅游效益与生态效益相协调的原则 | 第44页 |
| ·完善体制,加强管理 | 第44-45页 |
| ·前南峪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45-46页 |
| ·始终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本地生态旅游开发和发展的主线 | 第45页 |
| ·正确处理好生态旅游开发中的利益分配问题 | 第45页 |
| ·尽量减少破坏性人文景观的建设 | 第45页 |
| ·将生态旅游发展与当地居民的致富和环境保护相结合 | 第45-46页 |
| 6 讨论与结论 | 第46-48页 |
| ·讨论 | 第46页 |
| ·结论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2页 |
| 作者简历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