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现代文学(1919~1949年)论文

《新青年》翻译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

内容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0 引论第12-26页
   ·缘起:现代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与现代中国文化文学第12-15页
   ·问题:翻译与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第15-17页
   ·《新青年》研究与《新青年》翻译研究第17-19页
   ·主要概念界定第19-26页
1 晚清到五四:翻译与身份想像第26-71页
   ·1915年前第28-53页
     ·“大变局”与“醒觉”中的翻译第29-35页
     ·译者主体意识的初显第35-53页
   ·《新青年》时代第53-71页
     ·文化自觉中的“众声翻译”第54-61页
     ·译者主体意识的凸现第61-71页
2 翻译语境与现代知识分子的身份预设第71-102页
   ·身份支援第71-86页
     ·留学背景与跨文化视角的形成第72-79页
     ·早期译介与现代价值观的确立第79-86页
   ·身份预设第86-102页
     ·译者的身份预设第87-94页
     ·译者身份的群体认同第94-102页
3 翻译实践与现代知识分子身份建构的“个体”陈述第102-137页
   ·陈独秀:法兰西文明与“革命者”身份第103-111页
     ·法兰西革命与“革命者”身份意识出现第103-106页
     ·法兰西文明与“革命者”身份的认证第106-111页
   ·胡适:易卜生主义与“自由者”身份第111-125页
     ·“易卜生主义”与“自由主义”思想的显现第111-116页
     ·“自由主义”思想与“自由者”身份的例证第116-125页
   ·周作人:“弱民族”文学与“研究者”身份第125-137页
     ·“弱民族”文学与“研究者”心态的产生第125-127页
     ·“哀美”的发现与“研究者”身份的彰显第127-137页
4 翻译策略与现代知识分子的身份获取第137-159页
   ·翻译话语优势地位的构建第138-148页
     ·《新青年》翻译话语的主导性作用第138-144页
     ·《新青年》翻译话语的典范性效能第144-148页
   ·镜中之“我”:翻译话语的权力之争与现代知识分子的身份获取第148-159页
     ·林纤:作为“他者”的存在第149-152页
     ·林纤:作为“自我”的发现第152-159页
5 翻译立场与现代知识分子身份的评价机制第159-181页
   ·“现代人”:在质疑“过去”中定位“现在”第159-170页
     ·“过去”、“现在”思想的形成及其“内在理路”第159-163页
     ·在翻译“过去”与“未来”中确认“现在”第163-170页
   ·“中国人”:在陈述“西方”中重建“中国”第170-181页
     ·“借镜西洋”与“我族中心”第171-175页
     ·“回到本土”与“拿来主义”第175-181页
6 结语第181-184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84-196页

论文共1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菊花化学成分与指纹图谱研究
下一篇:质粒为载体的hIGF-1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