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 1 课题名称与来源 | 第10页 |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对农民投资农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第10-11页 |
| ·对有关部门科学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 第11页 |
| ·对其他地区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第11页 |
| 3 基本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 ·研究的基本内容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洞庭湖区水稻生产与收获工艺及对水稻联合收割机性能要求 | 第13-18页 |
| 1 洞庭湖区水稻种植与生产工艺 | 第13-14页 |
| 2 水稻收获工艺 | 第14-15页 |
| ·分别收获法 | 第14页 |
| ·联合收获法 | 第14-15页 |
| 3 洞庭湖区对水稻联合收割机的性能要求 | 第15-17页 |
| ·水稻收获应满足的农业技术要求 | 第15页 |
| ·一般技术要求 | 第15-16页 |
| ·特殊性能要求 | 第16-17页 |
| ·适应性特点 | 第16页 |
| ·经济性特点 | 第16页 |
| ·可靠性特点 | 第16-17页 |
| 4 小结 | 第17-18页 |
| 第三章 水稻联合收割机械类型研究 | 第18-25页 |
| 1 形态分析法 | 第18-19页 |
| 2 洞庭湖区水稻联合收割机械的类型研究 | 第19-23页 |
| ·确定研究对象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19页 |
| ·确定独立因素 | 第19-20页 |
| ·形态分析 | 第20页 |
| ·编制形态表 | 第20页 |
| ·形态组合与优选 | 第20-23页 |
| 3 洞庭湖区水稻联合收割机械发展现状与展望 | 第23-24页 |
| ·履带自走式全喂入机型是主流 | 第23页 |
| ·履带自走式半喂入机型是水稻收割机械的发展方向 | 第23-24页 |
| ·洞庭湖区是履带自走梳脱式联合收割机的特定市场 | 第24页 |
| 4 小结 | 第24-25页 |
| 第四章 水稻联合收割机选型研究 | 第25-39页 |
| 1 对国内外现有水稻联合收割机型的分析 | 第25-28页 |
| ·国外水稻联合收割机型 | 第25-26页 |
| ·国内水稻联合收割机型 | 第26-27页 |
| ·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 | 第26页 |
| ·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 | 第26-27页 |
| ·梳脱式水稻联合收割机 | 第27页 |
| ·水稻联合收割机械的特点 | 第27-28页 |
| ·生产效率高 | 第27页 |
| ·谷物损失小 | 第27-28页 |
| ·机械化程度高 | 第28页 |
| ·购机价格昂贵作业季节性强 | 第28页 |
| 2 洞庭湖区现有水稻联合收割机的主要机型及分布 | 第28-29页 |
| 3 选型的基本原则 | 第29-30页 |
| ·效益原则 | 第29页 |
| ·因地制宜原则 | 第29页 |
| ·比较原则 | 第29页 |
| ·市场需求原则 | 第29页 |
| ·与农艺相结合原则 | 第29页 |
| ·经济合理性原则 | 第29-30页 |
| 4 选型的目标 | 第30页 |
| 5 选型的方法 | 第30-31页 |
| 6 水稻联合收割机械的机型选择 | 第31-38页 |
|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水稻联合收割机械的选型 | 第31-37页 |
| ·模糊综合评判法 | 第31-33页 |
| ·确定备选集Y | 第33页 |
| ·设定评判因素集U | 第33-34页 |
| ·实地调查与数据处理 | 第34-36页 |
| ·建立权重集 | 第36页 |
| ·各因素模糊评判 | 第36-37页 |
| ·模糊综合评判结果 | 第37页 |
| ·机型结果分析 | 第37-38页 |
| 7 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五章 水稻联合收割机械优化配置研究 | 第39-47页 |
| 1 优化配置的数学模型 | 第39-42页 |
| ·目标函数 | 第39页 |
| ·约束条件 | 第39-40页 |
| ·作业量的约束 | 第39-40页 |
| ·各机型数量的约束 | 第40页 |
| ·非负整数的约束 | 第40页 |
| ·优化模型中相关参数的确定 | 第40-42页 |
| ·水稻联合收割机械的年作业成本C_n | 第40-42页 |
| ·各水稻收割机型Y_n年作业面积S_(y_n) | 第42页 |
| 2 洞庭湖区水稻联合收割机械优化配置 | 第42-45页 |
| ·相关参数的确定 | 第42-44页 |
| ·各机型年收获作业成本 | 第42-43页 |
| ·各机型的年作业面积 | 第43-44页 |
| ·优化模型求解 | 第44-45页 |
| 3 洞庭湖区水稻联合收割机械资源配置合理性分析 | 第45-46页 |
| 4 小结 | 第46-47页 |
| 第六章 沅江市水稻联合收割机械选型与优化配置评价 | 第47-50页 |
| 1 沅江市水稻联合收割机选型评价 | 第48页 |
| 2 沅江市水稻联合收割机优化配置评价 | 第48-49页 |
| 3 小结 | 第49-50页 |
| 第七章 结论和建议 | 第50-52页 |
| 1 结论 | 第50-51页 |
| 2 建议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附录A:水稻联合收割机使用情况调查表 | 第55-58页 |
| 附录B:2005年洞庭湖区水稻联合收割机选型用户调查汇总表 | 第58-64页 |
| 附录C:LINDO软件求解之程序与结果 | 第64-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作者简介 | 第67-68页 |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