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学生观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解读后现代主义 | 第12-17页 |
(一) 后现代主义源流 | 第12-13页 |
(二) 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 第13-17页 |
二、解构现代学生观 | 第17-22页 |
(一) 工具理性的学生生命观 | 第17-18页 |
(二) 同一性的学生潜能观 | 第18-19页 |
(三) 二元对立的学生地位观 | 第19-20页 |
(四) 追求共同理想的学生发展观 | 第20-21页 |
(五) 单一的学生评价观 | 第21-22页 |
三、后现代学生观的建构 | 第22-31页 |
(一) 创造性的学生生命观 | 第22-24页 |
(二) 差异性的学生潜能观 | 第24-25页 |
(三) 主体间性的学生地位观 | 第25-27页 |
(四) 个性化的学生发展观 | 第27-29页 |
(五) 多元化的学生评价观 | 第29-31页 |
四、后现代学生观与学校教育改革 | 第31-39页 |
(一) 后现代学生观与教育理念改革 | 第31-32页 |
(二) 后现代学生观与课堂教学改革 | 第32-34页 |
(三) 后现代学生观与课程改革 | 第34-35页 |
(四) 后现代学生观与教育评价改革 | 第35-37页 |
(五) 后现代学生观与学校管理工作改革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后记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