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碳化钨制备工艺研究及其纳米晶合金试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硬质合金 | 第10-17页 |
·硬质合金的历史概述 | 第10-11页 |
·硬质合金的分类 | 第11-12页 |
·国内外硬质合金发展动态 | 第12页 |
·纳米硬质合金的发展 | 第12-15页 |
·超细硬质合金的用途 | 第15-17页 |
·WC粉末的制备 | 第17-21页 |
·传统 WC粉末的制备 | 第17-18页 |
·超细/纳米 WC粉末的制备 | 第18-21页 |
·纳米 WC-Co硬质合金的烧结新方法 | 第21-23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案与检测方法 | 第24-32页 |
·实验方案的提出 | 第24页 |
·实验原料 | 第24页 |
·纳米 WC实验方案设计 | 第24-26页 |
·实验条件 | 第24-25页 |
·试验过程 | 第25页 |
·WC粉末的工艺流程 | 第25-26页 |
·WC-Co合金研制方案 | 第26-27页 |
·混料、成型和脱胶 | 第26页 |
·烧结 | 第26-27页 |
·合金试制工艺流程 | 第27页 |
·检测及分析方法 | 第27-32页 |
·总碳、游离碳的测定 | 第27-28页 |
·X-Ray检测物相成分及晶粒尺寸 | 第28页 |
·SEM分析 | 第28页 |
·BET法检测粉末比表面积 | 第28-29页 |
·DTA及 TG分析 | 第29页 |
·TEM分析 | 第29页 |
·密度测试 | 第29-30页 |
·硬度测试 | 第30页 |
·抗弯强度测试 | 第30-31页 |
·烧结样品的金相分析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纳米 WC制备工艺的研究 | 第32-54页 |
·原料钨粉与炭黑 | 第32-33页 |
·探索实验 | 第33-37页 |
·碳化温度范围的确定 | 第33-35页 |
·配碳量的确定 | 第35-37页 |
·碳化工艺的研究 | 第37-46页 |
·正交表的设计 | 第37页 |
·总碳、游离碳测定结果 | 第37-38页 |
·XRD分析结果 | 第38-40页 |
·SEM检测结果 | 第40-41页 |
·BET测试结果 | 第41-42页 |
·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2-46页 |
·舟皿种类对碳化工艺的影响 | 第46-49页 |
·混料方式对碳化工艺的影响 | 第49-50页 |
·碳化方式的研究 | 第50-52页 |
·料层厚度对碳化钨表面积的影响 | 第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纳米碳化钨的性能表征与粒度测量 | 第54-62页 |
·纳米碳化钨的性能 | 第54-57页 |
·纳米碳化钨的热学性能 | 第54-56页 |
·纳米碳化钨的表面活性 | 第56-57页 |
·纳米碳化钨粒度测量 | 第57-61页 |
·透射电镜观察法 | 第57-58页 |
·x射线线宽法 | 第58页 |
·沉降法 | 第58-59页 |
·激光粒度法 | 第59-60页 |
·比表面积法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仲钨酸铵到碳化钨的形貌演变 | 第62-67页 |
·仲钨酸按的分解 | 第62-63页 |
·氧化钨的还原 | 第63-65页 |
·钨粉的碳化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超细晶WC-CO合金的试制 | 第67-77页 |
·合金试制工艺 | 第67-72页 |
·原料与样品成分 | 第67-69页 |
·混料 | 第69-70页 |
·烧结 | 第70-72页 |
·烧结样品的组织性能分析 | 第72-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