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略语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5页 |
1、铜的生理功能及对植物的毒害效应 | 第9-10页 |
2、植物耐铜性的生理生化机制 | 第10-13页 |
3、硫的生理功能及对铜毒害缓解的理论分析 | 第13-1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5-21页 |
1、种子萌发试验 | 第15-16页 |
2、溶液培养试验 | 第16-17页 |
3、测定技术 | 第17-2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1-42页 |
1、种子萌发试验 | 第21-31页 |
·铜对水稻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及硫的缓解效应 | 第21-23页 |
·铜、硫对萌发水稻种子中α-淀粉酶活性及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 第23-24页 |
·铜、硫对萌发水稻种子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24-25页 |
·铜、硫对萌发水稻种子中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 第25-27页 |
·铜、硫对萌发水稻种子中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铜、硫对萌发水稻种子中MDA含量的影响 | 第28页 |
·铜、硫对萌发水稻种子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铜、硫对萌发水稻种子幼根细胞活力的影响 | 第29-31页 |
2、溶液培养试验 | 第31-42页 |
·非胁迫条件下硫对该水稻品种根系伸长生长的影响 | 第31页 |
·铜对水稻幼苗根系伸长生长的影响 | 第31-32页 |
·铜、硫处理对水稻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 第32页 |
·铜、硫处理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铜、硫处理对水稻根系MDA含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铜、硫处理对水稻根系过氧化氢含量的影响 | 第34页 |
·铜、硫处理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铜、硫处理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5-37页 |
·根系CAT、GR、POD、SOD及APX活性 | 第35-36页 |
·地上部CAT、GR、POD、SOD及APX活性 | 第36-37页 |
·铜、硫处理对根系和叶片巯基的影响 | 第37-39页 |
·根系巯基含量 | 第37-39页 |
·叶片巯基含量的影响 | 第39页 |
·对铜含量的影响 | 第39-41页 |
·对可溶性铜含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讨论 | 第42-46页 |
全文总结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