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研究内容及基本框架 | 第11-12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二) 基本框架 | 第1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五、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县域经济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相关理论研究 | 第15-21页 |
一、当前我国县域经济的基本特征 | 第15-16页 |
(一) 差异性 | 第15页 |
(二) 不平衡性 | 第15-16页 |
(三) 整体落后性 | 第16页 |
二、欠发达县域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 第16-17页 |
(一) 欠发达县域的内涵 | 第16-17页 |
(二) 欠发达县域的基本特征 | 第17页 |
三、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内涵界定 | 第17-21页 |
(一) 与县域经济发展相关的产业集群理论概述 | 第17-18页 |
(二) 自然禀赋与产业集群的关系 | 第18-19页 |
(三) 产业集群及特色产业集群的内涵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是促进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 第21-28页 |
一、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21-22页 |
(一) 产业结构不合理 | 第21页 |
(二) 融资环境不佳 | 第21页 |
(三) 特色优势不明显 | 第21-22页 |
(四) 缺少相关科研、技术、人才配套 | 第22页 |
(五) 政府角色在一定程度上的缺位 | 第22页 |
二、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分析 | 第22-24页 |
(一) 知识溢出效应分析 | 第22-23页 |
(二) 人才优势分析:有利于形成专业化的人才市场 | 第23页 |
(三) 互补共赢优势分析:竞争合作带来效率革命 | 第23页 |
(四) 创新优势分析:竞争环境带来创新高潮 | 第23-24页 |
(五) 区域品牌效应分析:有利于提高整个区域的产业形象 | 第24页 |
(六) 产业集群本身的竞争优势分析:有利于产业环境的自我优化 | 第24页 |
三、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对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24-28页 |
(一) 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有利于改善欠发达县域的产业环境 | 第25页 |
(二) 特色产业集群可以为欠发达县域吸引投资 | 第25页 |
(三) 特色产业集群是中、小型企业的“孵化器” | 第25-26页 |
(四) 特色产业集群可以为欠发达县域培养更多专业的产业工人,甚至是优秀的自主经营者 | 第26页 |
(五) 发展特色产业集群能够提高企业的专业化水平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山东省平邑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实证分析 | 第28-40页 |
一、山东省平邑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 第28-29页 |
二、山东省平邑县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的主要做法(以当地五大产业发展为例) | 第29-33页 |
(一) 罐头产业 | 第29-30页 |
(二) 石材产业 | 第30-31页 |
(三) 金银花产业 | 第31-32页 |
(四) 石膏加工产业 | 第32-33页 |
(五) 棉纺手套加工产业 | 第33页 |
三、山东省平邑县特色产业集群的成效贡献及存在的问题 | 第33-38页 |
(一) 平邑县特色产业集群的贡献 | 第33-37页 |
(二) 存在的问题 | 第37-38页 |
四、山东省平邑县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的启示 | 第38-40页 |
(一) 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推动 | 第38页 |
(二) 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品牌效应、市场培育、资金是产业集群形成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30(三) 产业集群弱化了自然禀赋对竞争力的影响 | 第38-39页 |
(三)产业集群弱化了自然禀赋对竞争力的影响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对欠发达县域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的建议 | 第40-48页 |
一、立足资源优势,培植特色产业 | 第40-41页 |
二、着眼特色产业,壮大产业集群 | 第41-43页 |
(一) 鉴别、培植特色优势聚集产业 | 第41-42页 |
(二) 以建立专业化的产业园区为契机培育产业集群 | 第42-43页 |
三、实现优势转换,加快产业集群升级 | 第43-45页 |
(一) 以区域品牌建设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 第43-44页 |
(二) 着力建设产业集群的创新体系 | 第44页 |
(三) 大力实施人才战略 | 第44-45页 |
四、县域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中政府角色的定位 | 第45页 |
五、构建生态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 第45-46页 |
六、县域发展特色产业集群风险的防范 | 第46-48页 |
(一) 产业根植性不强的风险 | 第46页 |
(二) 区域品牌风险 | 第46-47页 |
(三) 创新挫败风险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附录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4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参与课题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