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1-24页 |
·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 | 第11-14页 |
·血液凝固及参与血液凝固的凝血因子 | 第11-13页 |
·血液凝固 | 第11-12页 |
·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凝血因子 | 第12-13页 |
·抗凝系统 | 第13-14页 |
·纤维蛋白的溶解 | 第14页 |
·抗凝剂的种类、分子结构和作用方式 | 第14-23页 |
·凝血酶及相关凝血因子的抑制剂 | 第14-21页 |
·以纤溶酶或纤溶蛋白作为底物的抗凝剂 | 第21-23页 |
·抑制血小板凝聚的抗凝剂 | 第23页 |
·展望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林蛙头提取物提取工艺及中试研究 | 第24-3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4-31页 |
·材料 | 第24页 |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试剂 | 第24页 |
·仪器和设备 | 第24页 |
·方法 | 第24-31页 |
·提物工艺的筛选 | 第24-29页 |
·工艺条件优化实验设计 | 第29页 |
·工艺条件的中试放大研究 | 第29-31页 |
·结果和分析 | 第31-33页 |
·工艺流程的筛选结果 | 第31页 |
·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1-32页 |
·中试实验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讨论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林蛙头提取物抗凝血活性及效价的研究 | 第35-47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5-39页 |
·材料 | 第35页 |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试剂 | 第35页 |
·仪器和设备 | 第35页 |
·方法 | 第35-39页 |
·林蛙头提取物抗凝血活性的研究 | 第35-37页 |
·对凝血时间的影响 | 第35-36页 |
·对复钙凝血时间的影响 | 第36页 |
·凝血酶原时间的测定 | 第36页 |
·林蛙头提取物对凝血活酶生成的影响 | 第36页 |
·林蛙头提取物对凝血酶活性的抑制实验 | 第36页 |
·水解纤维蛋白的活性,对纤溶酶原的激活 | 第36-37页 |
·全血浆凝块溶解实验 | 第37页 |
·体内抗凝血活性的研究 | 第37页 |
·样品抗凝血性能的评价 | 第37-38页 |
·测定抗凝全血光密度 | 第37-38页 |
·制备血浆的方法 | 第38页 |
·样品和血浆的混合方法 | 第38页 |
·实验分组 | 第38页 |
·实验步骤 | 第38页 |
·结果计算 | 第38页 |
·样品效价的测定 | 第38-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5页 |
·林蛙头提取物抗凝血活性的研究 | 第39-44页 |
·凝血时间的测定结果 | 第39-40页 |
·对复钙凝血时间的影响 | 第40-41页 |
·林蛙头提取物对凝血酶原时间的影响 | 第41页 |
·林蛙头提取物对凝血酶时间的影响 | 第41-42页 |
·林蛙头提取物对凝血酶活性的影响 | 第42页 |
·水解纤维蛋白的活性的测定和纤溶酶原激活活性的测定 | 第42-43页 |
·全血浆凝块溶解实验的结果 | 第43页 |
·体内抗凝血活性的研究实验结果 | 第43-44页 |
·样品抗凝血性能的评价 | 第44页 |
·样品效价的测定结果 | 第44-45页 |
·讨论 | 第45-47页 |
第四章 林蛙头提取物性质的研究以及活性有效部分的确定 | 第47-59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7-51页 |
·材料 | 第47页 |
·实验材料 | 第47页 |
·试剂 | 第47页 |
·仪器和设备 | 第47页 |
·方法 | 第47-51页 |
·林蛙头提取物理化性质的研究 | 第47-51页 |
·林蛙头提取物溶解性能的测定 | 第47页 |
·林蛙头提取物的热稳定性能的测定 | 第47-48页 |
·林蛙头提取物酸碱稳定性能的测定 | 第48页 |
·林蛙头提取物还原性多糖的定性实验 | 第48页 |
·林蛙头提取物甲苯胺蓝的颜色反应 | 第48页 |
·林蛙头提取物中是否有SO_4~(2-)的检测 | 第48页 |
·林蛙头提取物多糖含量的测定 | 第48-49页 |
·林蛙头提取物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49页 |
·林蛙头提取物还原多糖的测定 | 第49-50页 |
·林蛙头提取物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 第50页 |
·林蛙头提取物水分含量的测定 | 第50页 |
·林蛙头提取物氨基己糖含量的测定 | 第50-51页 |
·林蛙头提取物己糖醛酸含量的鉴别 | 第51页 |
·林蛙头提取物抗凝组分的确立 | 第51页 |
·林蛙头提取物样品抗凝活性是否和糖含量相关实验 | 第51页 |
·林蛙头提取物样品抗凝活性和蛋白含量是否相关实验 | 第5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8页 |
·林蛙头提取物理化性质的研究结果 | 第51-57页 |
·林蛙头提取物溶解性能的测定结果 | 第51-52页 |
·林蛙头提取物的热稳定性能的测定结果 | 第52页 |
·林蛙头提取物酸碱稳定性能的测定结果 | 第52页 |
·林蛙多糖还原性多糖的定性实验结果 | 第52-53页 |
·甲苯胺蓝的颜色反应结果 | 第53页 |
·林蛙头提取物中是否有SO_4~(2-)的检测结果 | 第53页 |
·样品多糖含量的测定结果 | 第53页 |
·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 | 第53-54页 |
·还原多糖的测定结果 | 第54页 |
·氨基酸含量的测定结果 | 第54-55页 |
·水分含量的测定结果 | 第55页 |
·氨基己糖含量测定结果 | 第55-56页 |
·己糖醛酸含量测定结果 | 第56-57页 |
·林蛙头提取物抗凝组分的确立 | 第57-58页 |
·林蛙头提取物样品抗凝活性是否和糖含量相关实验结果 | 第57页 |
·林蛙头提取物样品抗凝活性和蛋白含量是否相关实验结果 | 第57-58页 |
·讨论 | 第58-59页 |
第五章 林蛙头提取物凝血机制的研究 | 第59-6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9-61页 |
·材料 | 第59页 |
·实验材料 | 第59页 |
·试剂 | 第59页 |
·仪器和设备 | 第59页 |
·方法 | 第59-61页 |
·抗凝血机理的研究 | 第59-61页 |
·血浆稀释液的配制 | 第59-60页 |
·试剂盒的预温 | 第60页 |
·各乏因子血浆冻干剂的复溶 | 第60页 |
·血浆的制备 | 第60页 |
·因子Ⅱ、Ⅴ、Ⅶ、Ⅹ活性的测定(凝固法) | 第60页 |
·因子Ⅷ活性的测定(凝固法) | 第60-6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1页 |
·抗凝血机理的研究 | 第61页 |
·讨论 | 第61-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作者简历及硕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和发表论文的情况 | 第71-72页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72页 |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节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