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前言 | 第8-11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研究方法 | 第9页 |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 第9-11页 |
2 企业组织形态理论综述 | 第11-24页 |
·组织结构的基本概念 | 第11-15页 |
·企业经营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 第11-13页 |
·没有企业组织结构上的重大变革,很难在战略上实现实质性的创新 | 第13页 |
·环境、战略及组织结构的类型 | 第13-15页 |
·现代企业的产生发展与组织形态理论 | 第15-21页 |
·分工与协作 | 第15页 |
·古典与现代企业的产生 | 第15-16页 |
·现代企业组织理论 | 第16-18页 |
·市场与企业组织的融合—现代H 型结构 | 第18-21页 |
·国际石油公司组织机构调整实证分析及经验 | 第21-24页 |
·BP 公司重组 | 第21-22页 |
·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重组 | 第22页 |
·主要启示 | 第22-24页 |
3 长庆石油勘探局现状分析 | 第24-35页 |
·长庆石油勘探局现状 | 第24-32页 |
·历史沿革 | 第24页 |
·基本情况及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 第24-32页 |
·企业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第32-35页 |
·思想观念滞后 | 第32-33页 |
·组织机构不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 | 第33-35页 |
4 组织机构模式设计 | 第35-47页 |
·长庆石油勘探局总体目标及经营战略 | 第35-36页 |
·长庆石油勘探局总体战略目标 | 第35页 |
·长庆石油勘探局经营战略 | 第35-36页 |
·组织机构设计基本定位 | 第36-37页 |
·主要依据 | 第36-37页 |
·战略定位 | 第37页 |
·组织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和目标 | 第37-38页 |
·主要方向 | 第37页 |
·主要目标 | 第37-38页 |
·长庆石油勘探局组织结构选择的对比分析 | 第38-39页 |
·长庆石油勘探局现行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的内在弊端 | 第38-39页 |
·直线职能制(U 型)与母子公司管理体制(H 型)的对比分析 | 第39页 |
·组织结构模式设计 | 第39-44页 |
·组织结构模式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39-40页 |
·组织结构模式设计的主要内容 | 第40页 |
·长庆局母子公司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 | 第40-41页 |
·长庆局的功能定位和管理权限 | 第41-42页 |
·重组组织结构设计 | 第42-44页 |
·组织机构调整后的作用 | 第44-47页 |
·专业化整合,改变了“同室操戈、无序竞争”的弊端,提高了整体竞争能力 | 第44页 |
·改变过去“机构重叠、资源浪费”的现象,降低生产成本 | 第44页 |
·改变了“技术优势分散、实力单薄”的现状 | 第44页 |
·内部结构、管理权限发生了变化 | 第44页 |
·主业人员减少,不良资产占有率下降,人均固定资产增加 | 第44-47页 |
5 长庆石油勘探局组织机构调整中的政策措施与对策 | 第47-52页 |
·提高市场占有率 | 第47页 |
·加快技术创新 | 第47-48页 |
·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 | 第48页 |
·把握利用国家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有关政策 | 第48-49页 |
·利用国家经贸委关于《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的指导意见》的有关政策,组建长庆集团 | 第48页 |
·利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的有关政策 | 第48-49页 |
·利用《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与评价办法》(国家经贸委【19981849 号)的有关政策,将现有的研究和开发单位联合组建企业技术中心 | 第49页 |
·认真研究利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关于未上市企业深化改革意见》中提出的一系列扶持政策 | 第49-50页 |
·关于投资管理政策 | 第49页 |
·关于放开搞活中小企业的政策 | 第49页 |
·关于减员增效有关政策 | 第49-50页 |
·关联交易政策 | 第50页 |
·用好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和所在省(区)的相关政策 | 第50-52页 |
·利用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政策 | 第50-51页 |
·利用地方政府的主要政策 | 第51-52页 |
6 结论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