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乔木论文--花楸论文

驼梁山粉果花楸起源探究及果实成分测定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5页
    1.1 引言第14页
    1.2 国内外杂交现象研究进展第14-18页
        1.2.1 同工酶分析第15页
        1.2.2 SSR标记探究杂交起源第15-16页
        1.2.3 DNA序列分析第16-18页
    1.3 花楸属植物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8-22页
        1.3.1 花楸属分类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8-19页
        1.3.2 花楸属杂交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9-21页
        1.3.3 花楸属药用价值的研究进展1.3.3 花楸属药用价值的研究进展第21-22页
    1.4 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第22-25页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2页
        1.4.2 主要内容第22-24页
        1.4.3 研究技术路线第24-25页
第二章 粉果花楸起源探究第25-53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5-29页
        2.1.1 实验材料第25页
        2.1.2 实验方法第25-29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9-48页
        2.2.1 海拔分布与形态观察第29-33页
        2.2.2 核基因组SSR分析第33-38页
        2.2.3 叶绿体基因组片段分析第38-40页
        2.2.4 低拷贝核基因序列分析第40-48页
    2.3 讨论第48-51页
        2.3.1 粉果花楸杂交起源的分子证据第48-50页
        2.3.2 天然杂交产生的因素第50-51页
        2.3.3 杂交后代果实颜色第51页
        2.3.4 进化持续性第51页
    2.4 小结第51-53页
第三章 粉果花楸果实成分探究第53-63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53-55页
        3.1.1 材料第53-54页
        3.1.2 实验方法第54-55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55-60页
        3.2.1 粉果花楸鲜果成分含量第55页
        3.2.2 不同部位大类物质的含量差异第55-57页
        3.2.3 鲜果中小类物质的含量差异第57-60页
    3.3 讨论第60-62页
        3.3.1 营养价值第60页
        3.3.2 药用价值第60-61页
        3.3.3 开发利用前景第61-62页
    3.4 小结第62-63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63-66页
    4.1 结论第63-64页
    4.2 展望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3页
附录第73-80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80-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SSR分子标记的闽楠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的构建
下一篇:基于可见光-近红外图像的幼龄檀香全氮全铁含量估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