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9页 |
第一章 《合同法》第402、403条的产生背景 | 第9-15页 |
第一节 《合同法》之前我国外贸代理制度概述 | 第9-11页 |
第二节 合同法起草过程中关于外贸代理问题的争议——是否引入间接代理制度 | 第11页 |
第三节 间接代理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 第11-15页 |
一、间接代理与行纪 | 第11-12页 |
二、间接代理与委托合同 | 第12-13页 |
三、间接代理与无权处分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合同法》第402,403条的沿革 | 第15-25页 |
第一节 大陆法系的代理制度 | 第15-18页 |
一、代理制度的理论基础—授权与委任区别论 | 第15-16页 |
二、大陆法系各国对代理的规定 | 第16-17页 |
三、直接代理与间接代理的比较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普通法系的代理制度 | 第18-22页 |
一、普通法系代理制度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二、普通法系代理的分类 | 第19-21页 |
三、显名代理、隐名代理与不公开本人的代理的比较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国际货物销售代理公约》 | 第22-25页 |
一、代理行为的法律效力 | 第22-24页 |
二、对《国际货物销售代理公约》的评价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合同法》第402、403条规定的代理制度 | 第25-38页 |
第一节 第402条:知晓本人的间接代理 | 第25-29页 |
一、第402条的构成要件 | 第25-28页 |
二、第402条确立的代理制度:与《国际货物销售代理公约》的比较 | 第28-29页 |
第二节 第403条:不知晓本人的间接代理 | 第29-34页 |
一、第403条的构成要件 | 第29-30页 |
二、委托人的介入权 | 第30-32页 |
三、第三人的选择权 | 第32页 |
四、第三人和委托人的抗辩权 | 第32-34页 |
第三节 代理权限 | 第34-38页 |
一、代理权限的定义 | 第34-35页 |
二、被代理人与代理人的关系 | 第35-36页 |
三、代理人与第三人的关系 | 第36-38页 |
第四章 船舶代理制度 | 第38-45页 |
第一节 船舶代理业务概述 | 第38-39页 |
一、船舶代理的概念 | 第38页 |
二、船舶代理关系的类型 | 第38-39页 |
第二节 代理在具体业务中的法律地位 | 第39-45页 |
一、直接代理与船舶代理业务 | 第39-40页 |
二、间接代理与船舶代理业务 | 第40-43页 |
三、国际船舶代理人法律地位的总结 | 第43-45页 |
第五章 海上货物运输代理制度 | 第45-53页 |
第一节 海上货运代理的概念及其业务范围 | 第45-46页 |
一、海上货物运输代理的定义 | 第45页 |
二、海上货物运输代理的业务范围 | 第45-46页 |
第二节 海上货运代理的责任 | 第46-47页 |
第三节 海上货运代理人的法律地位 | 第47-53页 |
一、以委托人的名义,为托运人办理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 | 第48页 |
二、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办理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 | 第48-49页 |
三、合同法间接代理制度对货运代理人法律地位的影响 | 第49-51页 |
四、如何区分货运代理是代理人还是当事人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书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