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论薛涛少年小说的守望意识及其表现

中文摘要第1-5页
AB5TRACT第5-9页
一、导论:守望意识——薛涛少年小说艺术之核第9-11页
二、薛涛少年小说是一种文学守望第11-18页
 (一) 九十年代的理想处境第11-15页
  1、个体情感与群体理念的冲突第11-13页
  2、理想主义与个体情感的融合第13-15页
 (二) 坚持理想的文学守望第15-18页
  1、坚持理想主义的文学创作第15-16页
  2、履行文学守望的少年小说第16-18页
三、薛涛少年小说守望意识的基础层面第18-25页
 (一) “回避”与“反抗”的守望姿态第18-21页
  1、对世俗的“回避”第18-19页
  2、对世俗的“反抗”第19-20页
  3、“回避”与“反抗”的辩证统一第20-21页
 (二) 崇尚“过往”的守望意识第21-25页
  1、姓名的隐喻标出精神导师第21-23页
  2、精神的导师指向魏晋风度第23-24页
  3、坚守源自魏晋的古典精神第24-25页
四、薛涛少年小说守望意识的衍生层面第25-35页
 (一) 和大自然形象一起改变的守望姿态第25-31页
  1、早期作品中的自然形象第26-27页
  2、悄然变迁着的自然形象第27-30页
  3、和自然形象一同改变的守望姿态第30-31页
 (二) 崇尚“自然”的守望意识第31-35页
  1、自然是保存诗性生活的家园第31页
  2、自然是蕴含生命哲理的家园第31-34页
  3、坚守自然即坚守纯美的精神第34-35页
五、薛涛少年小说守望意识的新形态第35-46页
 (一) 日渐坦然的心灵守望第35-39页
  1、日渐坦然的守望姿态第35-37页
  2、面向心灵的守望意识第37-39页
 (二) 新型守望意识的产生机制和哲学内涵第39-46页
  1、不可言传的隐喻式交流第39-41页
  2、三位一体的艺术化生存第41-43页
  3、非理性主义的人生选择第43-46页
六、尾论:思考与收获第46-49页
 (一) 文学意义第46-47页
 (二) 文化意义第47-48页
 (三) 人生启示第48-49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49-51页
其他参考文献第51-53页
致谢第53-5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作品第54-55页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第55页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井冈羟胺A酰化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下一篇:雇主责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