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 第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1.1 胰岛素概述 | 第8-9页 |
1.1.2 糖尿病概述 | 第9-10页 |
1.2 胰岛素测定常用方法 | 第10-13页 |
1.2.1 放射免疫分析法 | 第10页 |
1.2.2 免疫放射分析法 | 第10-11页 |
1.2.3 放射受体分析法 | 第11页 |
1.2.4 酶联免疫分析法 | 第11-12页 |
1.2.5 发光免疫分析法 | 第12-13页 |
1.3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5 研究方案及基本原理 | 第13-17页 |
1.5.1 抗胰岛素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 第13-15页 |
1.5.2 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抗胰岛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17-25页 |
2.1 仪器、材料和试剂 | 第17页 |
2.1.1 主要仪器 | 第17页 |
2.1.2 主要材料和试剂 | 第1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7-19页 |
2.2.1 免疫方法 | 第17页 |
2.2.2 小鼠抗血清滴度的测定 | 第17-18页 |
2.2.3 抗胰岛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 第18页 |
2.2.4 抗胰岛素单克隆抗体的获得及鉴定 | 第18-19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19-23页 |
2.3.1 小鼠抗血清滴度的测定 | 第19页 |
2.3.2 抗胰岛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情况 | 第19-20页 |
2.3.3 抗胰岛素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 第20-21页 |
2.3.4 IN549F1的初步应用 | 第21-23页 |
2.4 讨论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分析法 | 第25-39页 |
3.1 仪器、材料和试剂 | 第25页 |
3.1.1 主要仪器 | 第25页 |
3.1.2 主要材料和试剂 | 第2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3.2.1 酶标抗体的制备 | 第25-26页 |
3.2.2 固相抗体的制备 | 第26页 |
3.2.3 胰岛素标准品的配制 | 第26页 |
3.2.4 分析程序 | 第26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26-37页 |
3.3.1 方法学优化实验 | 第26-34页 |
3.3.2 方法学鉴定 | 第34-37页 |
3.4 讨论 | 第37-39页 |
3.4.1 EDTA.Na_2作用及对免疫分析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2 酶联免疫分析与放射免疫分析比较 | 第38-39页 |
第四章 酶联免疫分析法(生物素-亲和素体系) | 第39-43页 |
4.1 仪器、材料和试剂 | 第39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9页 |
4.2.1 生物素-抗体的制备 | 第39页 |
4.2.2 固相抗体及胰岛素标准品的制备 | 第39页 |
4.2.3 分析程序 | 第39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39-42页 |
4.3.1 方法学优化实验 | 第39-40页 |
4.3.2 方法学鉴定 | 第40-42页 |
4.4 讨论 | 第42-43页 |
第五章 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法 | 第43-49页 |
5.1 仪器、材料和试剂 | 第43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5.2.1 竞争法1(包被抗原、酶标二抗) | 第43页 |
5.2.2 竞争法2(包被抗原、标记一抗) | 第43-44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44-48页 |
5.3.1 竞争法1 | 第44-46页 |
5.3.2 竞争法2 | 第46-48页 |
5.4 讨论 | 第48-4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