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 第1-4页 |
摘要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加筋混凝土结构及其设计理论的发展 | 第9-10页 |
·加筋混凝土结构形式的发展历史 | 第9页 |
·加筋混凝土的设计理论的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加筋混凝土设计理论中存在的问题 | 第10页 |
·断裂力学在加筋混凝土结构中应用的可行性 | 第10页 |
·一种基于断裂力学原理的新型复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提出 | 第10-12页 |
·加筋混凝土结构中FRP 片材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高性能纤维增强塑料及其特点 | 第12页 |
·高强纤维增强塑料片材的研究开发历史 | 第12-13页 |
·国内外关于纤维增强塑料片材的应用、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在加筋混凝土结构中纤维增强塑料片材应用的最新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的断裂力学分析 | 第20-29页 |
·断裂力学及其基本原理 | 第20-24页 |
·断裂力学简介 | 第20页 |
·断裂力学基本原理 | 第20-24页 |
·叠加原理在断裂理论中的应用 | 第24页 |
·断裂力学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 | 第24-26页 |
·钢筋混凝土梁的设计理论中引入断裂力学的必要性 | 第24-25页 |
·钢筋混凝土结构破坏过程的断裂力学分析 | 第25-26页 |
·基于断裂力学的GFRP 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 | 第26-29页 |
·GFRP 复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提出 | 第26页 |
·GFRP 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的阻裂机理 | 第26-29页 |
第三章 复合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构件正截面抗弯试验 | 第29-46页 |
·试验目的 | 第29页 |
·试验设计 | 第29-34页 |
·试验所需对比的各种对比 | 第29页 |
·试验梁构造 | 第29-30页 |
·试验梁制作步骤 | 第30-31页 |
·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的制作 | 第30页 |
·复合钢筋混凝土梁的制作 | 第30-31页 |
·材料的力学性能 | 第31-32页 |
·梁的加载和数据的采集 | 第32-34页 |
·试验梁的加载方案和设备 | 第32页 |
·数据采集的内容 | 第32-33页 |
·钢筋、阻裂增强层,混凝土应变片布置方式 | 第33-34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4-40页 |
·梁的载荷-位移曲线对比分析 | 第34-36页 |
·试验梁的荷载-位移曲线形状对比 | 第34-35页 |
·试验梁的开裂荷载对比 | 第35页 |
·试验梁的屈服荷载对比 | 第35页 |
·试验梁的极限荷载对比 | 第35-36页 |
·试验梁的延性对比 | 第36页 |
·复合钢筋梁的抗裂性能 | 第36-38页 |
·复合钢筋梁的开裂荷载、应变梯度 | 第36-37页 |
·复合钢筋梁的裂纹数量、裂纹最大宽度 | 第37-38页 |
·复合钢筋梁的弯曲刚度和变形 | 第38-40页 |
·复合钢筋混凝土梁的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分析 | 第40-42页 |
·复合钢筋梁的混凝土应变分析 | 第42-45页 |
·复合钢筋混凝土梁的混凝土应变分析 | 第42-43页 |
·复合钢筋混凝土梁的钢筋应变分析 | 第43-45页 |
·复合钢筋混凝土梁的玻璃钢应变分析 | 第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 第46-59页 |
·ANSYS有限元软件简介 | 第46页 |
·复合钢筋混凝土梁计算模型在ANSYS 中的实现 | 第46-51页 |
·单元的选取 | 第47-48页 |
·材料参数的确定 | 第48-49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9-51页 |
·有限元模型的求解及计算结果的判定 | 第51-54页 |
·ANSYS 中的非线性求解器 | 第51-52页 |
·影响非线性分析收敛的因素 | 第52-53页 |
·非线性计算收敛与发散过程 | 第53页 |
·非线性计算收敛与发散过程图 | 第53-54页 |
·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 第54-58页 |
·荷载-位移曲线的对比 | 第54-55页 |
·钢筋应变的对比 | 第55-57页 |
·玻璃钢应变的对比 | 第57-58页 |
·裂纹模拟图与实际裂纹图的对比 | 第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放”“阻”结合的新结构设计思想及实验研究 | 第59-81页 |
·“放”“阻”结合新结构设计思想新结构的提出 | 第59-66页 |
·裂纹在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结构中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 第59-60页 |
·复合钢筋混凝土梁在进行循环加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发现 | 第60-61页 |
·裂缝封闭的复合钢筋混凝土梁的优良性能 | 第61-66页 |
·“放”“阻”结合的新结构设计思想的试验研究 | 第66-68页 |
·试验目的 | 第66页 |
·实验梁的构造 | 第66-67页 |
·试验所需的对比 | 第67页 |
·加载方案和设备 | 第67-68页 |
·材料的力学性能 | 第68页 |
·试验梁的加载和数据的采集 | 第68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8-71页 |
·试验梁的荷载-位移曲线对比分析 | 第68-69页 |
·试验梁在按照裂纹宽度控制状态下的极限承载能力对比分析 | 第69-70页 |
·新结构的抗弯刚度 | 第70页 |
·试验现象及破坏特征 | 第70-71页 |
·混凝土应变分析 | 第71页 |
·“放”“阻”结合新结构的设计构想 | 第71-72页 |
·“放”“阻”结合新结构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 | 第72-80页 |
·计算基本假定 | 第72-74页 |
·GFRP 的应变计算 | 第74-76页 |
·新结构的抗弯破坏状态的判定 | 第76页 |
·配有高强钢筋的新结构的极限抗弯承载能力计算公式的推导 | 第76-77页 |
·新结构的极限抗弯承载能力的算例 | 第77-80页 |
·小结 | 第80-81页 |
结束语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论文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