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课题来源及其理论和实际意义 | 第9-10页 |
·有关“法律信仰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理论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第2章 法律信仰的法理学解析及其历史回顾 | 第12-19页 |
·法律信仰的法理学解析 | 第12-14页 |
·关于信仰 | 第12-13页 |
·法律信仰的法理学涵义 | 第13-14页 |
·法律成为信仰本体的因素 | 第14-16页 |
·规律——科学性 | 第15页 |
·人道——正义性 | 第15页 |
·效用——利益性 | 第15-16页 |
·法律信仰的历史发展 | 第16-17页 |
·图腾—习惯法信仰时代 | 第16-17页 |
·神灵—宗教法信仰时代 | 第17页 |
·真理—国家(世俗)法律信仰时代 | 第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第3章 法律信仰对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 | 第19-30页 |
·关于法治基本内涵的阐述 | 第19-21页 |
·法治的价值属性 | 第19-20页 |
·法治与法制的区别 | 第20-21页 |
·法律信仰在西方法治社会中的演变和重要意义 | 第21-23页 |
·大智大慧的古希腊人首开了法治理论与实践的先河 | 第21-23页 |
·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回眸与反思 | 第23-26页 |
·建国之初法制建设刚刚起步 | 第23-24页 |
·八大之后法制建设遇到了挫折 | 第24-25页 |
·1978 年法制建设迎来了历史的转折 | 第25-26页 |
·树立法律信仰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必经之路 | 第26-29页 |
·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精神先导 | 第27页 |
·法律信仰有利于树立法律权威实现法律至上 | 第27-28页 |
·法律信仰是法得以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法律信仰在我国的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 第30-35页 |
·法律信仰的现状 | 第30-31页 |
·公众对立法产品陌生导致法治应有的价值无法实现 | 第30页 |
·有法不依造成了公众的法律虚无主义观念 | 第30-31页 |
·司法腐败致使公众对法律崇敬信念的失落 | 第31页 |
·法律信仰危机的成因 | 第31-34页 |
·从文化上审视,我国传统法治观与现代法治观存在冲突 | 第31-32页 |
·以往社会中的政策观念对法律信仰形成产生影响 | 第32页 |
·我国市民社会的不发达造成了法律信仰的缺失 | 第32-33页 |
·法律工具主义使法律信仰的确立缺乏合理的理论基础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5章 关于法律信仰确立的对策建议 | 第35-40页 |
·从权利与权力观念上树立法律信仰 | 第35-36页 |
·正确处理法律至上与党的领导的关系 | 第35-36页 |
·增强公众的权利意识以创造法律信仰的社会民众基础 | 第36页 |
·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建设,以利于法律信仰的建立 | 第36-38页 |
·制定完善的法律 | 第36-37页 |
·严肃执法、依法行政 | 第37页 |
·推进司法改革以实现司法公正 | 第37-38页 |
·建立和完善利于法律信仰建立的各种外部社会制度 | 第38-39页 |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法律信仰的培养提供政治基础 | 第38页 |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强法律信仰的物质基础 | 第38-39页 |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养人文主义精神 | 第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