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电动汽车论文

纯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4页
 1.1 电动汽车的发展及现代电动汽车的分类第10-11页
 1.2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1页
 1.3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简介第11-12页
 1.4 目前电动汽车交流感应电动机及其控制器的研究热点第12-13页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3-14页
第2章 纯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介绍第14-22页
 2.1 电机驱动系统布置方式与系统构成第14-17页
  2.1.1 机械驱动系统第14-15页
  2.1.2 机电集成化驱动系统第15页
  2.1.3 机电一体化驱动系统第15-16页
  2.1.4 轮毂电机驱动系统第16-17页
  2.1.5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构成第17页
 2.2 电动汽车对其驱动系统的特殊要求第17页
 2.3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分类与选择第17-20页
  2.3.1 直流电机驱动系统第18页
  2.3.2 交流感应电机驱动系统第18-19页
  2.3.3 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第19页
  2.3.4 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第19页
  2.3.5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选择第19-20页
 2.4 电动汽车交流感应电机驱动系统的能量回馈第20-21页
 2.5 小结第21-22页
第3章 直接转矩控制的基本结构与原理第22-32页
 3.1 交流感应电机驱动系统电机调速方法第22-24页
  3.1.1 矢量控制技术的特点第22-23页
  3.1.2 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特点第23-24页
  3.1.3 直接转矩控制在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应用第24页
 3.2 异步电动机在两相静止αβ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第24-26页
  3.2.1 异步电动机空间矢量第24-25页
  3.2.2 异步电动机数学模型第25-26页
 3.3 直接转矩控制的基本原理第26-28页
  3.3.1 逆变器的电压状态及其空间矢量表示第26-27页
  3.3.2 定子磁链空间矢量的概念第27-28页
 3.4 直接转矩控制的基本组成第28-30页
 3.5 采用直接转矩控制思想的电动机调速方案第30-31页
 3.6 小结第31-32页
第4章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力学建模第32-46页
 4.1 电动汽车性能指标第32-33页
 4.2 车辆行驶条件第33-36页
  4.2.1 车辆行驶过程中力的平衡第33页
  4.2.2 车辆行驶阻力第33-35页
  4.2.3 车辆的驱动力第35页
  4.2.4 车辆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第35-36页
  4.2.5 车辆行驶过程中功率的平衡第36页
  4.2.6 车辆行驶平衡方程总结第36页
 4.3 车辆牵引力分析的闭式解思想第36-38页
  4.3.1 车辆牵引力分析的一种闭式解方案第37-38页
  4.3.2 本文将采用的牵引力分析方法第38页
 4.4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供应特性场的确定第38-45页
  4.4.1 车辆驱动特性场第38-39页
  4.4.2 电动机典型输出特性第39-40页
  4.4.3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参数的选择与供应场的确定第40-41页
  4.4.4 仿真与试验第41-45页
 4.5 小结第45-46页
第5章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控制策略研究第46-74页
 5.1 驱动系统控制模型第46-48页
 5.2 车辆驾驶模式第48-50页
  5.2.1 车辆运行模式第49页
  5.2.2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测试的驾驶模式第49-50页
 5.3 模糊控制策略研究第50-63页
  5.3.1 模糊控制原理第51页
  5.3.2 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第51-52页
  5.3.3 模糊控制系统建模第52-57页
  5.3.4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模糊控制仿真与效果分析第57-63页
 5.4 增量式控制策略研究第63-70页
  5.4.1 基于偏差的 PID控制算法在车辆驱动系统控制中的应用第63-64页
  5.4.2 基于车速偏差的增量式控制建模与仿真第64-70页
 5.5 增量式控制策略在其他路面条件下的适用性讨论第70-73页
  5.5.1 爬坡时增量式控制策略的适用性第70-71页
  5.5.2 复杂路况下增量式控制策略的适用性第71-73页
 5.6 小结第73-74页
结论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致谢第80-81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浅论一人公司章程
下一篇:论词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