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水文学)论文--地下水普查与勘探论文

地下水流可视化模拟系统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15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9-12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1.4 主要研究的内容第13-15页
第二章 可视化模拟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需求第15-22页
 2.1 系统总体结构第15-17页
  2.1.1 系统组成模块第15-16页
  2.1.2 可视化模拟系统组成模块第16页
  2.1.3 系统总体结构第16-17页
 2.2 系统功能第17-22页
  2.2.1 数据统一管理功能第17-18页
  2.2.2 数据分析功能第18-19页
  2.2.3 可视化功能第19-21页
  2.2.4 空间辅助决策功能第21-22页
第三章 地下水流模拟模型与 GIS集成第22-29页
 3.1 地下水流模拟模型选择第22页
 3.2 平面二维孔隙承压水流数学模型第22-24页
 3.3 地下水流模拟模型与 GIS集成第24-29页
  3.3.1 模型与GIS的集成模式第25-26页
  3.3.2 地下水流模拟数值模型与GIS的集成第26-29页
第四章 地下水流模拟可视化系统构建第29-64页
 4.1 水文地质基本要素可视化研究第29-39页
  4.1.1 钻孔点含水层结构可视化第29-30页
  4.1.2 水文地质剖面可视化生成第30-34页
  4.1.3 含水层内部属性的二维可视化第34-38页
  4.1.4 含水层系统结构的体视化第38-39页
 4.2 模型可视化时空离散第39-46页
  4.2.1 概述第39-41页
  4.2.2 模拟时间可视化离散第41页
  4.2.3 模型可视化空间离散第41-46页
 4.3 模型参数可视化自动赋值第46-52页
  4.3.1 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第46-48页
  4.3.2 基于 GIS的点状分布参数赋值第48页
  4.3.3 基于 GIS的线状分布参数赋值第48-50页
  4.3.4 基于GIS的面状分布参数自动赋值第50-52页
 4.4 模拟结果可视化表达第52-64页
  4.4.1 模拟结果可视化表达内容及流程第52-53页
  4.4.2 水位(水位降深)动态过程曲线与 DEM的绘制第53-54页
  4.4.3 地下水流场三维可视化研究第54-64页
第五章 数值模型在苏锡常地区的应用与结果分析第64-71页
 5.1 水文地质条件概况第64页
 5.2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第64-65页
 5.3 平面二维孔隙承压水流数学模型第65-66页
 5.4 模型的时空离散第66-67页
  5.4.1 模拟时间离散第66页
  5.4.2 模型的空间离散第66-67页
 5.5 模型识别及结果分析第67-68页
 5.6 模型预报第68-7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6.1 结论第71页
 6.2 展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考评体系构建研究
下一篇:两种不同材料公路路堤生命周期评价与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