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山东盐政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2页 |
导论 | 第12-18页 |
(一) 选题的意义、价值、作用 | 第12页 |
1、理论意义 | 第12页 |
2、学术价值 | 第12页 |
3、现实作用 | 第12页 |
(二) 学术史综述 | 第12-14页 |
1、资料的发掘与整理 | 第12-13页 |
2、学术著作 | 第13页 |
3、学术论文 | 第13-14页 |
4、成熟点、薄弱点及空白点 | 第14页 |
(三) 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第14-16页 |
1、重点 | 第14-15页 |
2、难点 | 第15页 |
3、创新点 | 第15-16页 |
(四) 相关界定 | 第16-17页 |
1、时间 | 第16页 |
2、空间 | 第16页 |
3、内容 | 第16页 |
4、专用术语 | 第16-17页 |
(五) 其他说明 | 第17-18页 |
一、近代山东盐政管理机构的演变 | 第18-36页 |
(一) 晚清时期盐政管理机构 | 第18-22页 |
1、省级机构 | 第19-21页 |
2、地方机构 | 第21-22页 |
(二) 民国时期盐政管理机构 | 第22-36页 |
1、盐政机构概况 | 第22-23页 |
2、行政机构 | 第23-29页 |
3、稽核机构 | 第29-32页 |
4、缉私机构 | 第32-36页 |
二、近代山东盐业生产管理 | 第36-52页 |
(一) 晚清时期盐业生产管理 | 第36-39页 |
(二) 民国时期盐业生产管理 | 第39-41页 |
1、盐场的整理 | 第39-40页 |
2、盐业生产法规建设 | 第40-41页 |
(三) 盐产量的变化 | 第41-44页 |
(四) 精盐的生产管理与盐质检定制度 | 第44-48页 |
1、精盐的生产管理 | 第44-46页 |
2、盐质检定制度 | 第46-48页 |
(五) 盐的储存 | 第48-52页 |
1、晚清时期盐的储存 | 第48-49页 |
2、民国时期盐的储存 | 第49-52页 |
三、近代山东盐业运销管理 | 第52-69页 |
(一) 额定销数的演变和运输工具的变革 | 第52-54页 |
1、额定销数的演变 | 第52-53页 |
2、运输工具的变革 | 第53-54页 |
(二) 运销制度 | 第54-59页 |
1、定场配运制度 | 第54-56页 |
2、固定购销制度 | 第56-57页 |
3、度量衡制度 | 第57页 |
4、借运制度 | 第57-58页 |
5、先课后盐制度 | 第58-59页 |
(三) 盐业官方运销 | 第59-63页 |
1、官办运销 | 第59-61页 |
2、局办运销 | 第61-63页 |
(四) 商办运销、公司运销及民运民销 | 第63-68页 |
1、商办运销 | 第63-65页 |
2、公司运销 | 第65-67页 |
3、民运民销 | 第67-68页 |
(五) 运销管理的总结 | 第68-69页 |
四、近代山东的盐税管理 | 第69-96页 |
(一) 晚清时期山东盐税的演变 | 第69-79页 |
1、灶课 | 第69页 |
2、盐课 | 第69-71页 |
3、盐厘 | 第71页 |
4、加价 | 第71-72页 |
5、税捐 | 第72-73页 |
6、羡余 | 第73-74页 |
7、杂捐 | 第74-78页 |
8、南运局收入 | 第78-79页 |
(二) 晚清时期山东盐税的总结 | 第79-82页 |
(三) 民国时期山东盐税税目的演变 | 第82-85页 |
1、正税 | 第82-83页 |
2、附加税 | 第83-84页 |
3、另款与盐务行政收入 | 第84-85页 |
(四) 民国时期盐税的改革与调整 | 第85-96页 |
1、征税权的演变 | 第85-86页 |
2、民国初期统一盐税的改革 | 第86-89页 |
3、民国时期山东盐税的继续调整 | 第89-95页 |
4、民国时期税收效果的考察 | 第95-96页 |
五、近代山东的盐务缉私 | 第96-114页 |
(一) 私盐的泛滥及其原因 | 第96-102页 |
1、私盐的种类 | 第97-100页 |
2、私盐泛滥的原因 | 第100-102页 |
(二) 缉私方式 | 第102-110页 |
1、政府缉私 | 第102-108页 |
2、商人缉私 | 第108-109页 |
3、官商合缉 | 第109-110页 |
(三) 盐务缉私的法制进程 | 第110-114页 |
1、晚清时期缉私法规的建设 | 第110-112页 |
2、民国时期缉私法规的进步 | 第112-114页 |
六、近代山东盐政的评价与思考 | 第114-131页 |
(一) 西方列强与近代山东盐政 | 第114-122页 |
1、德国对山东盐区的侵略 | 第114-115页 |
2、英国对山东盐区的侵略 | 第115-116页 |
3、日本对山东盐区的侵略 | 第116-120页 |
4、安插洋员,控制山东盐政 | 第120-122页 |
(二) 山东盐政近代化步履蹒跚 | 第122-126页 |
1、盐政近代化的启动 | 第122-123页 |
2、盐政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 第123-126页 |
(三) 近代山东盐政的两重性 | 第126-131页 |
1、山东盐政权的维护与分割 | 第126-127页 |
2、传统管理方式与近代管理方式并存 | 第127-129页 |
3、盐法的进步与保守并存 | 第129-131页 |
注释 | 第131-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54页 |
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154-155页 |
后记 | 第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