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导论 | 第1-19页 |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理论简介 | 第15-17页 |
| 第三节 内容简介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个人信用征信中的隐私权理论 | 第19-26页 |
| 第一节 隐私权的概念 | 第19-21页 |
| 一、隐私权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 第19-20页 |
| 二、关于隐私权概念的界定 | 第20-21页 |
| 第二节 个人信用征信中的隐私权 | 第21-26页 |
| 一、个人信用征信中隐私权的内容 | 第21-22页 |
| 二、个人信用征信中隐私权的特点 | 第22-26页 |
| 第三章 个人信用征信与隐私权保护的冲突与衡平 | 第26-35页 |
| 第一节 个人信用征信的必要性分析 | 第26-29页 |
| 一、消费信用的发展要求 | 第26页 |
| 二、防范信用风险 | 第26-27页 |
| 三、维护市场秩序 | 第27-28页 |
| 四、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 第28-29页 |
| 第二节 个人信用征信与隐私权保护的冲突 | 第29-30页 |
| 第三节 隐私权保护与个人信用征信效率的衡平考量 | 第30-35页 |
| 一、个人信用征信中隐私权保护实现的利益 | 第31-32页 |
| 二、隐私权保护对个人信用征信效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 三、利弊权衡 | 第33-35页 |
| 第四章 国外个人信用征信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 | 第35-49页 |
| 第一节 欧洲个人信用征信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 | 第35-40页 |
| 一、跨国的统一数据保护法的发展 | 第35-36页 |
| 二、欧洲个人信用征信法对隐私权保护的主要内容 | 第36-39页 |
| 三、欧洲的数据信息隐私权保护原则 | 第39-40页 |
| 四、小结 | 第40页 |
| 第二节 美国个人信用征信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 第40-45页 |
| 一、美国的隐私权保护法的发展 | 第40-41页 |
| 二、美国个人信用征信对隐私权保护的主要内容 | 第41-43页 |
| 三、美国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原则 | 第43-45页 |
| 四、小结 | 第45页 |
| 第三节 个人信用征信法律对隐私权保护的美欧比较 | 第45-49页 |
| 一、比较 | 第45-48页 |
| 二、小结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我国个人信用征信中隐私权保护立法现状与反思 | 第49-53页 |
| 第一节 我国个人信用征信中隐私权保护的立法现状 | 第49-52页 |
| 一、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隐私权的保护 | 第49-51页 |
| 二、我国正在起草的法律规定对隐私权的保护 | 第51-52页 |
| 第二节 对我国个人信用征信保护隐私权立法缺陷的思考 | 第52-53页 |
| 一、个人信用征信法律缺位 | 第52页 |
| 二、隐私权的立法缺乏系统性 | 第52页 |
| 三、隐私权的立法缺乏操作性 | 第52-53页 |
| 第六章 建立和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征信隐私权保护的立法构想 | 第53-60页 |
| 第一节 个人信用征信法对隐私权的保护原则 | 第53-54页 |
| 一、目的明确化原则 | 第53页 |
| 二、知情同意原则 | 第53-54页 |
| 三、信息完整正确原则 | 第54页 |
| 四、安全性原则 | 第54页 |
| 第二节 对我国个人信用征信活动中隐私权保护的立法构想 | 第54-60页 |
| 一、严格界定个人信用征信的范围 | 第55-56页 |
| 二、规范个人信用信息征集程序 | 第56-57页 |
| 三、强化征信相关机构对信息主体的义务 | 第57-58页 |
| 四、规范个人信用信息使用程序 | 第58-59页 |
| 五、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隐私权的保障救济机制 | 第59-60页 |
| 第七章 结语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后记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