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棉田棉蚜及其捕食性天敌种群动态的研究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9页 |
·有机农业的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有机农业的概念 | 第9-10页 |
·有机农业的发展概况 | 第10-11页 |
·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 | 第11-12页 |
·棉蚜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为害 | 第12-14页 |
·棉蚜的生物学特性 | 第12-13页 |
·棉蚜的为害 | 第13-14页 |
·棉蚜的防治技术 | 第14-17页 |
·农业防治技术 | 第14-15页 |
·生物防治技术 | 第15-16页 |
·化学防治技术 | 第16-17页 |
·有机棉研究的背景 | 第17页 |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有机棉田棉蚜种群动态 | 第19-27页 |
·试验地点及调查方法 | 第19-20页 |
·试验地点 | 第19-20页 |
·调查方法 | 第20页 |
·试验结果 | 第20-25页 |
·棉蚜种群动态比较 | 第20-23页 |
·棉株不同部位棉蚜种群动态比较 | 第23-24页 |
·棉株各部位棉蚜发生高峰期 | 第24-25页 |
·棉蚜的空间分布 | 第25-26页 |
·分析方法 | 第25页 |
·分析结果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有机棉田捕食性天敌种群动态 | 第27-52页 |
·调查及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调查方法 | 第27页 |
·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分析结果 | 第28-39页 |
·捕食性天敌种类 | 第28-29页 |
·捕食性天敌种群动态 | 第29-36页 |
·捕食性天敌不同月份数量统计 | 第36-38页 |
·捕食性天敌发生量比较 | 第38-39页 |
·不同类型棉田捕食性天敌亚群落比较 | 第39-47页 |
·物种数 | 第39-40页 |
·捕食性天敌个体数 | 第40页 |
·多样性指数 | 第40-41页 |
·均匀性指数 | 第41-42页 |
·优势集中性 | 第42页 |
·优势度指数 | 第42-43页 |
·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及均匀度的关联分析 | 第43页 |
·棉田捕食性天敌群落动态的模糊聚类分析 | 第43-46页 |
·三类棉田捕食性天敌主成份分析 | 第46-47页 |
·主要捕食性天敌的空间分布 | 第47-51页 |
·分析方法 | 第47-48页 |
·分析结果 | 第48-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捕食性天敌对棉蚜的控制效应 | 第52-66页 |
·捕食性天敌与棉蚜的追随效应 | 第52-53页 |
·棉蚜与其捕食性天敌的关联分析 | 第53-60页 |
·计算分析方法 | 第53-54页 |
·结果及分析 | 第54-60页 |
·主要天敌的捕食效应 | 第60-64页 |
·材料及方法 | 第60-6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1-64页 |
·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 第66-72页 |
·结论 | 第66-69页 |
·棉蚜的消长动态 | 第66页 |
·棉田捕食性天敌组成 | 第66-67页 |
·棉田捕食性天敌种群动态 | 第67页 |
·棉田捕食性天敌群落特征 | 第67-68页 |
·捕食性天敌对棉蚜的控制效应 | 第68-69页 |
·讨论 | 第69-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作者简介 | 第80-81页 |
附录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