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预应力法在梁式桥梁加固中的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 1.1 国内外桥梁现状及加固改造的紧迫性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桥梁加固技术概况 | 第10-12页 |
| 1.3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梁桥结构加固基本原理 | 第13-26页 |
| 2.1 梁桥加固基本原理 | 第13-15页 |
| 2.1.1 梁桥基本力学图式 | 第13-14页 |
| 2.1.2 加固基本原理 | 第14-15页 |
| 2.2 增大梁截面加固方法和技术 | 第15-16页 |
| 2.2.1 加厚桥面补强法 | 第15页 |
| 2.2.2 增大梁肋加固法 | 第15-16页 |
| 2.3 粘贴钢板加固法 | 第16-18页 |
| 2.3.1 粘贴钢板加固设计 | 第16-17页 |
| 2.3.2 粘贴钢板法计算方法 | 第17-18页 |
| 2.4 粘贴碳纤维加固法 | 第18-22页 |
| 2.4.1 碳纤维材料加固桥梁特点 | 第19-20页 |
| 2.4.2 碳纤维加固适用范围 | 第20-21页 |
| 2.4.3 碳纤维布加固补强设计的计算原理 | 第21-22页 |
| 2.5 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 | 第22-24页 |
| 2.5.1 加固类型和特征 | 第22-23页 |
| 2.5.2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机理 | 第23页 |
| 2.5.3 体外预应力加固设计 | 第23-24页 |
| 2.6 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方法 | 第24-26页 |
| 2.6.1 变简支梁为连续梁 | 第24页 |
| 2.6.2 加劲梁或叠合梁加固法 | 第24-25页 |
| 2.6.3 改桥为涵洞加固法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体外预应力加固体系构造分析及加固设计 | 第26-53页 |
| 3.1 体外预应力加固体系构造分析 | 第26-33页 |
| 3.1.1 截面形式 | 第26-27页 |
| 3.1.2 体外预应力筋的一般布置 | 第27-28页 |
| 3.1.3 体外索 | 第28-29页 |
| 3.1.4 锚固体系 | 第29-31页 |
| 3.1.5 转向装置 | 第31-33页 |
| 3.2 体外预应力加固体系力学分析 | 第33-44页 |
| 3.2.1 加固体系的受力分析 | 第34-37页 |
| 3.2.2 力法求解加固体系内力 | 第37-39页 |
| 3.2.3 虚功法求解加固体系内力 | 第39-43页 |
| 3.2.4 体外索加固体系的预应力损失 | 第43-44页 |
| 3.3 加固体系正常使用阶段计算 | 第44-49页 |
| 3.3.1 加固体系的应力验算 | 第44-46页 |
| 3.3.2 加固体系的裂缝验算 | 第46-47页 |
| 3.3.3 加固体系的挠度验算 | 第47-49页 |
| 3.4 加固体系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 第49-53页 |
| 3.4.1 加固体系的正截面强度验算 | 第49-51页 |
| 3.4.2 加固体系的斜截面强度验算 | 第51-53页 |
| 第四章 体外预应力加固设计实例 | 第53-74页 |
| 4.1 加固方案选择 | 第53-54页 |
| 4.2 体外预应力加固设计 | 第54-61页 |
| 4.3 桥梁专用软件(GQJS)加固计算 | 第61-66页 |
| 4.3.1 软件介绍 | 第61-66页 |
| 4.4 体外预应力连续梁桥提载加固实例 | 第66-68页 |
| 4.5 体外预应力加固施工工艺 | 第68-74页 |
| 4.5.1 施工放样及钢筋位置探测 | 第68-69页 |
| 4.5.2 环氧胶液及环氧水泥砂浆制备 | 第69-70页 |
| 4.5.3 上锚固点设置 | 第70页 |
| 4.5.4 滑块及垫板施工 | 第70页 |
| 4.5.5 预应力筋的安装和张拉 | 第70-72页 |
| 4.5.6 防腐处理 | 第72-74页 |
| 第五章 转向装置设计 | 第74-80页 |
| 5.1 转向装置设计 | 第74-78页 |
| 5.1.1 转向块的一般构造分析 | 第74-75页 |
| 5.1.2 转向装置的受力分析 | 第75-76页 |
| 5.1.3 转向装置的设计分析 | 第76-78页 |
| 5.2 算例 | 第78-80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 | 第80页 |
| 6.2 有待完善的工作 | 第80-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