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创性声明 | 第1-4页 |
内容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6-11页 |
一、 生平及教育实践活动 | 第11-20页 |
(一) 南京掌学 | 第11-12页 |
(二) 各地建学 | 第12-14页 |
(三) 庆历兴学 | 第14-16页 |
(四) 培养人才 | 第16-17页 |
(五) 兴办义学 | 第17-20页 |
二、 主要教育思想 | 第20-27页 |
(一) 教育目的、作用和内容 | 第21-22页 |
(二) 学校教育与改革科举 | 第22-24页 |
(三) 道德教育 | 第24-25页 |
(四) 重视师资,尊重师长 | 第25-27页 |
三、 范仲淹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 | 第27-37页 |
(一) 范仲淹教育思想形成的政治因素 | 第28-31页 |
(二) 范仲淹教育思想形成的理论因素 | 第31-32页 |
(三) 范仲淹教育思想形成的个人因素 | 第32-37页 |
四、 范仲淹教育活动的作用及对学术的贡献 | 第37-44页 |
(一) 兴学之风的发展 | 第38-39页 |
(二) 讲学之家的兴起 | 第39-40页 |
(三) 士风的转变 | 第40-41页 |
(四) 文学改革 | 第41-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