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23页 |
1 双链RNA病毒 | 第8-10页 |
·双链RNA病毒的分类 | 第8页 |
·dsRNA病毒的复制策略 | 第8-10页 |
·dsRNA病毒蛋白的表达策略 | 第10页 |
2 dsRNA真菌病毒 | 第10-13页 |
·真菌病毒的发现和研究状况 | 第11页 |
·dsRNA真菌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 第11-13页 |
·dsRNA真菌病毒的基因组的特点 | 第11页 |
·真菌病毒的传播 | 第11-12页 |
·真菌病毒对宿主的影响 | 第12-13页 |
3 低毒病毒 | 第13-20页 |
·板栗疫病和低毒病毒的发现 | 第13-14页 |
·低毒病毒的命名 | 第14页 |
·低毒病毒的基因组遗传结构 | 第14-16页 |
·低毒病毒的基因组功能 | 第16-17页 |
·与低毒力相关的症状表达的分子机制 | 第17-19页 |
·研究策略 | 第17页 |
·与低毒力相关的蛋白酶 | 第17-18页 |
·G蛋白信号传导对真菌毒力的影响 | 第18-19页 |
·具有侵染性的低毒病毒cDNA克隆 | 第19-20页 |
·真菌病毒的转染系统 | 第20页 |
4 低毒病毒在板栗疫病生物防治上的应用 | 第20-22页 |
5 低毒病毒在宿主中累积量的影响因素 | 第22页 |
6 本研究的范围、项目来源、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3-36页 |
1 菌种 | 第23页 |
·细菌菌种 | 第23页 |
·真菌菌株 | 第23页 |
2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 第23-25页 |
·大肠杆菌培养基 | 第23页 |
·板栗疫病菌培养基 | 第23-25页 |
·菌株培养条件 | 第25页 |
3 抗生素及其使用浓度 | 第25页 |
4 质粒DNA的小规模提取 | 第25-26页 |
5 DNA的酶切 | 第26页 |
6 DNA片段的回收 | 第26-28页 |
·低熔点琼脂糖凝胶法 | 第27页 |
·电透析法回收DNA片段 | 第27-28页 |
·DNA回收试剂盒 | 第28页 |
7 DNA的连接反应 | 第28页 |
8 质粒DNA的转化 | 第28-30页 |
·快速制备E.coli的感受态细胞(甘油法) | 第28-29页 |
·CaCl_2制备新鲜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 | 第29页 |
·质粒DNA的电脉冲转化 | 第29页 |
·质粒DNA的热击转化 | 第29-30页 |
9 丝状真菌dsRNA的提取分离和纯化 | 第30-31页 |
·dsRNA的提取 | 第30页 |
·dsRNA的纯化 | 第30-31页 |
10 cDNA文库的构建 | 第31页 |
·构建文库 | 第31页 |
·序列测定 | 第31页 |
11 PCR和RT-PCR | 第31-32页 |
12 RACE反应 | 第32页 |
13 真菌原生质体的制备 | 第32-34页 |
14 原生质体的再生 | 第34页 |
15 体外转录反应 | 第34-35页 |
16 低毒病毒的转染实验 | 第35-36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6-49页 |
1 EP721的特征及其所带便毒量的相对分析 | 第36-37页 |
2 CHV1-EP721 cDNA文库的构建 | 第37-40页 |
·dsRNA的分离和纯化 | 第37页 |
·病毒CHV1-EP721 cDNA文库和cDNA克隆的分布 | 第37-38页 |
·RT-PCR填补Gap | 第38-40页 |
·病毒cDNA末端序列的确定 | 第40页 |
3 CHV1-EP721全基因组序列及其与其它低毒病毒基因组的比较 | 第40-43页 |
·CHV1-EP721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 | 第40页 |
·CHV1-EP721的基因组结构分析 | 第40-42页 |
·CHV1-EP721、CHV1-Euro7和CHV1-EP713 p40的序列对比分析 | 第42-43页 |
4 构建CHV1-EP721的全长cDNA克隆 | 第43-45页 |
5 CHV1-EP721cDNA克隆p721的侵染性检测 | 第45-49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8页 |
附录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