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倍率MH-Ni电池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镍氢动力电池研究概述 | 第9-23页 |
·引言 | 第9页 |
·镍氢电池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 | 第9-12页 |
·电动汽车的历史及现状 | 第9-11页 |
·电动车用镍氢电池的现状 | 第11-12页 |
·高倍率镍氢电池的性能要求 | 第12-13页 |
·镍氢电池的技术现状 | 第13-19页 |
·镍氢电池正极性能研究 | 第14-16页 |
·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 | 第16-17页 |
·高倍率镍氢电池的工艺研究 | 第17-19页 |
·其他方面的研究 | 第19页 |
·本论文工作的内容及意义 | 第19-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和条件 | 第23-31页 |
·镍氢动力电池的性能标准 | 第23页 |
·原辅材料的选择 | 第23-24页 |
·电池的设计和制备 | 第24-30页 |
·设计参数的确定 | 第24-26页 |
·正负极配比的确定 | 第26页 |
·电池制备工艺方法 | 第26-29页 |
·电池制备工艺流程 | 第29-30页 |
·测试方法 | 第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1页 |
第三章 镍氢电池的大电流放电性能 | 第31-53页 |
·正极极板厚度的影响 | 第31-35页 |
·电极的制备 | 第31页 |
·电池的制备和化成 | 第31页 |
·电池性能测试 | 第31-34页 |
·放电过程动力学分析 | 第34-35页 |
·电池负极的影响 | 第35-45页 |
·负极极板制备工艺的影响 | 第35-37页 |
·不同种类负极合金粉的影响 | 第37-45页 |
·贮氢合金粉粒度的影响 | 第37-39页 |
·贮氢合金粉成分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39-45页 |
·电解液成分及用量的影响 | 第45-49页 |
·电解液成分的影响 | 第45-48页 |
·电液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电池隔膜的影响 | 第49-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第四章 镍氢电池的温度性能 | 第53-70页 |
·镍氢电池高温充电接受能力研究 | 第53-63页 |
·普通镍氢电池高温充放电性能 | 第53-55页 |
·影响普通电池高温充放电性能因素剖析 | 第55-58页 |
·提高正极充电接受能力添加剂的选择 | 第58-59页 |
·添加剂用量的确定 | 第59-63页 |
·镍氢电池的低温大电流放电性能 | 第63-68页 |
·普通电池低温放电性能 | 第63-64页 |
·负极合金粉粒度对电池低温大电流性能的影响 | 第64-66页 |
·负极合金粉成分的影响 | 第66-67页 |
·其它因素的影响 | 第67-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0页 |
第五章 Sub-C型镍氢动力电池的制备及性能 | 第70-92页 |
·Sub-C型3Ah电池的制备 | 第70-72页 |
·铜网负极电池性能测试 | 第72-79页 |
·电池的批量试制情况 | 第72-73页 |
·电池性能测试 | 第73-79页 |
·钢带负极电池的性能测试 | 第79-80页 |
·电池性能衰减原因剖析 | 第80-90页 |
·循环过程中相关参数变化情况 | 第81-83页 |
·电池性能衰减原因剖析 | 第83-90页 |
·进一步提高电池性能的方法探讨 | 第90页 |
·小结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2页 |
附件 | 第92-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已经发表及交流的论文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