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遥感模型及其在闽江口冲淤变化分析中的应用
第一章 绪论 | 第1-17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冲淤变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遥感测深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及实现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7-20页 |
§2.1 区域自然环境概况 | 第17-18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7-18页 |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8页 |
§2.2 研究区水动力条件概况 | 第18-20页 |
·闽江口河流水文泥沙特征 | 第18-19页 |
·闽江口海洋水文特征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水深遥感原理及数据预处理 | 第20-30页 |
§3.1 遥感基础 | 第20-22页 |
·电磁辐射理论 | 第20-22页 |
·遥感光学基础 | 第22页 |
§3.2 遥感水深原理 | 第22-26页 |
·水体光谱特性 | 第22-24页 |
·水深遥感原理 | 第24-26页 |
·水深遥感物理基础 | 第24-25页 |
·遥感影像波段特性 | 第25-26页 |
§3.3 遥感数据预处理 | 第26-30页 |
·图像校正 | 第26-28页 |
·辐射校正 | 第26-28页 |
·几何校正 | 第28页 |
·图像增强 | 第28-30页 |
第四章 水深遥感模型的建立及其反演 | 第30-40页 |
§4.1 遥感实测资料的处理 | 第30-32页 |
·资料收集 | 第30页 |
·资料处理 | 第30-32页 |
·遥感影像资料处理 | 第30-31页 |
·实测资料处理 | 第31-32页 |
§4.2 水深模型建立及反演 | 第32-40页 |
·水深模型的建立 | 第32-38页 |
·理论模式 | 第33-34页 |
·统计相关模式 | 第34-37页 |
·回归方程的精度验证 | 第37-38页 |
·水深模型的反演 | 第38-40页 |
第五章 闽江口冲淤变化分析 | 第40-54页 |
§5.1 岸线变化分析 | 第40-42页 |
·岸线解译 | 第40页 |
·岸线变化分析 | 第40-42页 |
·梅花水道南岸变迁 | 第41页 |
·良岐岛岸线变迁 | 第41-42页 |
·长门水道、川石水道北岸变迁 | 第42页 |
§5.2 浅滩变化分析 | 第42-46页 |
·浅滩位置和面积变化 | 第42-44页 |
·水下地形变化 | 第44-46页 |
§5.3 影响因素分析 | 第46-53页 |
·泥沙因素分析 | 第46-50页 |
·悬浮泥沙含量分析 | 第46-48页 |
·浑浊带分析 | 第48-50页 |
·海洋动力影响分析 | 第50-51页 |
·人类活动影响分析 | 第51-53页 |
·水口电站影响 | 第51-52页 |
·河道采砂影响 | 第52-53页 |
§5.4 闽江口变迁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存在的问题 | 第54-56页 |
§6.1 遥感水深模型的结论 | 第54页 |
§6.2 闽江口冲淤变化结论 | 第54页 |
§6.3 存在的问题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