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 第1-8页 |
·选题依据 | 第6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6-7页 |
·研究目的、 思路及方法 | 第7页 |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 | 第7-8页 |
·研究的难点 | 第7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7-8页 |
2 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概况 | 第8-12页 |
·自然条件 | 第8-12页 |
·地理分布 | 第8-9页 |
·气候 | 第9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9-11页 |
·农业生产力低且不稳定 | 第9页 |
·工业生产落后,乡镇企业不发达 | 第9-10页 |
·农民收入水平低 | 第10-11页 |
·生态环境 | 第11-12页 |
·现状 | 第11页 |
·生态地位 | 第11-12页 |
3 生态环境恶化的机理 | 第12-25页 |
·建国前该区生态环境状况 | 第12-13页 |
·建国后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 第13-25页 |
·草地面积减少 | 第13-14页 |
·生态恶化的原因分析 | 第14-25页 |
·人口超载严重 | 第14-16页 |
·二元经济结构限制了农村人口的转移 | 第16-17页 |
·二元社会结构的影响 | 第17-20页 |
·梯度发展政策的影响 | 第20-25页 |
4 生态建设政策的评价 | 第25-30页 |
·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 | 第25-26页 |
·生态环境建设的形式 | 第26页 |
·国家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作分析 | 第26-29页 |
·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主要内容 | 第26-27页 |
·对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评价 | 第27-29页 |
·生态环境的外部性 | 第29-30页 |
5 制约农民增收问题的研究 | 第30-39页 |
·武川县总体概况 | 第31-33页 |
·自然概况 | 第31-32页 |
·生态环境现状 | 第32-33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33页 |
·制约农民增收因素的分析 | 第33-39页 |
·农业外部的制约因素 | 第33-34页 |
·农业内部的制约因素 | 第34-37页 |
·武川县农民收入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34-36页 |
·武川县农业结构的分析 | 第36-37页 |
·主导产业的确定 | 第37-39页 |
·主导产业选择的依据 | 第37页 |
·主导产业的选择标准 | 第37-39页 |
6 对策、建议的提出 | 第39-42页 |
·农业结构调整方面 | 第39-40页 |
·把恢复植被作为主攻方向 | 第39页 |
·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 | 第39-40页 |
·调整和优化大农业结构 | 第40页 |
·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 | 第40页 |
·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 第40-42页 |
·农牧交错带的生态建设,必须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 | 第3440-41页 |
·扶持主导产业发展 | 第41页 |
·加强投资力度 | 第41-42页 |
·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 第42页 |
·劳动力转移问题 | 第42页 |
·提高劳动力素质问题 | 第42页 |
7 结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