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芽鞘紫线的遗传分析及其反抑制基因的SSR定位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9页
1 文献综述第9-19页
 1.1 色素遗传第9-12页
  1.1.1 非花青素色素遗传第9-10页
  1.1.2 花青素色素遗传第10-12页
 1.2 纯度鉴定方法第12-14页
  1.2.1 杂种一代的纯度鉴定第12-13页
  1.2.2 不育系的纯度鉴定第13-14页
 1.3 芽鞘紫线的研究第14-15页
  1.3.1 国外研究第14页
  1.3.2 国内研究第14-15页
 1.4 分子标记第15-19页
  1.4.1 特点与种类第15-16页
  1.4.2 分子标记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第16-19页
2 引言第19-21页
3 材料与方法第21-24页
 3.1 供试材料第21-22页
 3.2 试验设计第22-24页
  3.2.1 杂交方式第22页
  3.2.2 调查和统计方法第22页
  3.2.3 A_i基因的SSR定位分析方法第22-24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4-34页
 4.1 F_1代的芽鞘紫线性状的表现第25-26页
 4.2 F_2代和BF_1代紫线性状的分离情况第26页
 4.3 结果分析和C_A_P_I_A_i_模型的建立第26-29页
 4.4 亲本基因型的推导第29-30页
 4.5 SSR分析及A_i基因的定位第30-34页
  4.5.1 亲本和样品池的SSR多态性分析第30页
  4.5.2 单株验证和A_i基因的定位第30-34页
5 讨论第34-37页
 5.1 芽鞘紫线遗传的C_A_P_I_A_i_模型第34-35页
 5.2 芽鞘紫线的利用第35-36页
 5.3 大量样品的DNA(用作PCR模板)的获取方法第36页
 5.4 引物的多位点现象第36页
 5.5 芽鞘紫线的相关基因的进一步研究第36-37页
6 结论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6页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第46页
在学期间承担的科研课题第46-47页
致谢第47-48页
附录A: 表目录第48-49页
附录B: 图目录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壳聚糖DCX-16对腹膜粘连的防治作用与机制研究
下一篇:中职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