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5页 |
前言 | 第15-25页 |
第一章 蜡蚧轮枝菌的筛选及培养 | 第25-5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31页 |
·材料 | 第26-28页 |
·蜡蚧轮枝菌菌株来源与寄主 | 第26页 |
·供试昆虫 | 第26页 |
·供试培养基 | 第26-28页 |
·方法 | 第28-31页 |
·蜡蚧轮枝菌菌株培养性状及形态特征的观察 | 第28页 |
·蜡蚧轮枝菌菌株毒力的筛选研究 | 第28-29页 |
·蜡蚧轮枝菌代谢浓缩液毒力的筛选研究 | 第29页 |
·蜡蚧轮枝菌培养基的筛选研究 | 第29-30页 |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1-47页 |
·蜡蚧轮枝菌菌株的培养性状及形态特征 | 第31-37页 |
·蜡蚧轮枝菌菌株的培养性状 | 第31-33页 |
·蜡蚧轮枝菌菌株的形态特征 | 第33-37页 |
·蜡蚧轮枝菌菌株的筛选 | 第37-47页 |
·蜡蚧轮枝菌菌株的毒力筛选 | 第37-45页 |
·蜡蚧轮枝菌的代谢浓缩液毒力筛选 | 第45-46页 |
·蜡蚧轮枝菌培养基的筛选 | 第46-47页 |
3 讨论 | 第47-50页 |
4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第二章 蜡蚧轮枝菌毒素的提取、分离和初步鉴定 | 第52-7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7页 |
·材料 | 第53-54页 |
·供试菌株 | 第53页 |
·供试昆虫 | 第53页 |
·供试培养基 | 第53页 |
·供试药品与试剂 | 第53-54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54页 |
·方法 | 第54-57页 |
·蜡蚧轮枝菌菌株液体发酵 | 第54页 |
·蜡蚧轮枝菌毒素的粗提取 | 第54-55页 |
·蜡蚧轮枝菌毒素粗提物的分离 | 第55-56页 |
·蜡蚧轮枝菌毒素粗提物各流分分离物的生物活性测定 | 第56-57页 |
·蜡蚧轮枝菌毒素粗提物活性流分的进一步分离 | 第57页 |
·蜡蚧轮枝菌毒素的纯化 | 第57页 |
·蜡蚧轮枝菌毒素结构的初步鉴定 | 第57页 |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 第5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7-69页 |
·蜡蚧轮枝菌杀虫毒素的粗提取 | 第57-58页 |
·蜡蚧轮枝菌杀虫毒素的初步鉴定 | 第58-69页 |
·蜡蚧轮枝菌MY粗毒素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 第58-63页 |
·蜡蚧轮枝菌MO粗毒素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 第63-69页 |
3 讨论 | 第69-70页 |
4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
第三章 蜡蚧轮枝菌毒素对烟粉虱的生物活性 | 第71-91页 |
1 材料与试验 | 第71-76页 |
·材料 | 第71-72页 |
·供试毒素 | 第71页 |
·供试昆虫 | 第71-72页 |
·供试昆虫寄主植物 | 第72页 |
·方法 | 第72-76页 |
·蜡蚧轮枝菌毒素的杀虫活性测定 | 第72-73页 |
·蜡蚧轮枝菌毒素对烟粉虱的生物活性测定 | 第73-75页 |
·蜡蚧轮枝菌毒素各组分对烟粉虱的生物活性测定 | 第75页 |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 第75-7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6-88页 |
·蜡蚧轮枝菌毒素的杀虫活性 | 第76页 |
·蜡蚧轮枝菌毒素对烟粉虱成虫的生物活性 | 第76-84页 |
·蜡蚧轮枝菌毒素对烟粉虱成虫产卵和取食的忌避作用 | 第76-78页 |
·蜡蚧轮枝菌毒素对烟粉虱成虫的拒食作用 | 第78-81页 |
·蜡蚧轮枝菌毒素对烟粉虱成虫的触杀作用 | 第81-83页 |
·蜡蚧轮枝菌毒素对烟粉虱产卵的影响 | 第83-84页 |
·蜡蚧轮枝菌毒素对烟粉虱未成熟期的生物活性 | 第84-87页 |
·蜡蚧轮枝菌毒素对烟粉虱卵孵化率的影响 | 第84页 |
·蜡蚧轮枝菌毒素对烟粉虱若虫的毒杀作用 | 第84-87页 |
·蜡蚧轮枝菌毒素对烟粉虱伪蛹羽化率的影响 | 第87页 |
·蜡蚧轮枝菌毒素各组分对烟粉虱的生物活性 | 第87-88页 |
3 讨论 | 第88-90页 |
4 参考文献 | 第90-91页 |
第四章 蜡蚧轮枝菌毒素对烟粉虱种群系统的控制作用 | 第91-11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1-96页 |
·材料 | 第91-92页 |
·供试毒素和杀虫剂 | 第91-92页 |
·供试昆虫 | 第92页 |
·供试昆虫寄主植物 | 第92页 |
·方法 | 第92-96页 |
·蜡蚧轮枝菌毒素对烟粉虱种群的干扰作用 | 第92页 |
·蜡蚧轮枝菌毒素对烟粉虱实验种群的控制作用 | 第92页 |
·烟粉虱温室大棚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组建 | 第92-94页 |
·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的计算方法 | 第94-95页 |
·温室大棚田间试验的设计和处理方法 | 第95页 |
·蜡蚧轮枝菌毒素对烟粉虱捕食性天敌因子(小黑瓢虫)影响效应的测定 | 第95-96页 |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 第9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96-113页 |
·蜡蚧轮枝菌毒素对烟粉虱种群的干扰作用 | 第96-98页 |
·蜡蚧轮枝菌毒素对烟粉虱实验种群的控制作用 | 第98-100页 |
·蜡蚧轮枝菌毒素对烟粉虱温室自然种群控制作用 | 第100-101页 |
·蜡蚧轮枝菌毒素与其他生物因子对烟粉虱种群联合作用的评价 | 第101-102页 |
·蜡蚧轮枝菌毒素与化学杀虫剂对烟粉虱种群控制作用的比较 | 第102-104页 |
·烟粉虱温室自然种群系统中重要因子的分析 | 第104-107页 |
·蜡蚧轮枝菌毒素对烟粉虱捕食性天敌因子(小黑瓢虫)的影响效应 | 第107-113页 |
3 讨论 | 第113-115页 |
4 参考文献 | 第115-116页 |
结论 | 第116-123页 |
附录Ⅰ 烟粉虱种群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组建 | 第123-128页 |
附录Ⅱ 文献综述 | 第128-172页 |
附录Ⅲ 个人简历 | 第172-174页 |
致谢 | 第174-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