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光电式电流互感器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页 |
英文摘要 | 第3-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6-11页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6-9页 |
1.1.1 论文选题的背景 | 第6-8页 |
1.1.2 研究OECT的意义及实用价值 | 第8-9页 |
1.2 国内外OECT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本论文的任务 | 第10-11页 |
第二章 设计方案的比较和确定 | 第11-17页 |
2.1 几种设计方案的分析比较 | 第11-15页 |
2.2 本论文设计方案的确定 | 第15-17页 |
第三章 高压侧系统 | 第17-26页 |
3.1 电流取样 | 第17-19页 |
3.2 高压侧电子电路的设计 | 第19-25页 |
3.2.1 模拟-数字变换 | 第19-22页 |
3.2.2 A/D输出数据的相位编码 | 第22-24页 |
3.2.3 光电发射器 | 第24-25页 |
3.3 低功耗设计 | 第25-26页 |
第四章 光纤传输系统 | 第26-28页 |
第五章 低压侧系统 | 第28-39页 |
5.1 时钟信号的恢复 | 第28-29页 |
5.2 相位编码的解码 | 第29-31页 |
5.3 TMS320C203数字信号处理器 | 第31-36页 |
5.3.1 TMS320C203概述 | 第32-33页 |
5.3.2 TMS320C203的同步串行口 | 第33-35页 |
5.3.3 TMS320C203的组成系统 | 第35-36页 |
5.4 软件设计 | 第36-39页 |
第六章 OECT的试验结果与误差分析 | 第39-44页 |
6.1 OECT试验结果 | 第39-40页 |
6.2 OECT误差分析 | 第40-43页 |
6.3 改进措施 | 第43-44页 |
第七章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低压侧系统设计 | 第44-51页 |
7.1 虚拟仪器概述 | 第44-46页 |
7.1.1 虚拟仪器的基本概念 | 第44-45页 |
7.1.2 虚拟仪器的组成和分类 | 第45-46页 |
7.2 虚拟OECT校验仪的研制 | 第46-49页 |
7.3 虚拟OECT校验仪的试验结果 | 第49-50页 |
7.4 小结 | 第50-51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