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 第1-3页 |
| 英文提要 | 第3-6页 |
| 引言 | 第6-7页 |
| 一 语文教参概述 | 第7-12页 |
| (一) 语文教参的名称、概念和特征 | 第7-8页 |
| (二) 语文教参的缘起和性质 | 第8-9页 |
| (三) 语文教参的功能和模式 | 第9-12页 |
| 二 中学语文教参的回顾与反思 | 第12-22页 |
| (一) 中学语文教参的回顾 | 第12-14页 |
| (二) 中学语文教参的特点 | 第14-16页 |
| (三) 中学语文教参的不足 | 第16-19页 |
| (四) 中学语文教参的效用 | 第19-22页 |
| 三 中学语文教参新体系的构想 | 第22-36页 |
| (一) 中学语文教参编写的基本原则 | 第22-23页 |
| (二) 中学语文教参编写的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 (三) 中学语文教参编写的理念渗透 | 第27-29页 |
| (四) 中学语文教参编写的体例构想 | 第29-36页 |
| 四 结语 | 第36-40页 |
| (一) 中学语文教参的呈现形式 | 第37-38页 |
| (二) 中学语文教参的使用取向 | 第38-40页 |
| 注释 | 第40-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后记 | 第44-46页 |
| 原创性声明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