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 第1-9页 |
| 第一章 合同期待权保护问题概说 | 第9-20页 |
| 一、 合同期待权的性质 | 第10-13页 |
| (一) 合同期待权是一种完整的权利 | 第10-12页 |
| (二) 合同期待权是一种独立的权利 | 第12页 |
| (三) 合同期待权是合同债权的存在形态之一 | 第12-13页 |
| 二、 合同期待权的定义 | 第13-14页 |
| 三、 合同期待权的保护 | 第14-20页 |
| (一) 侵害合同期待权的类型 | 第14-17页 |
| (二) 合同期待权保护制度 | 第17-18页 |
| (三) 建立合同期待权保护制度的必要性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合同期待权保护制度的历史延革及其比较研究 | 第20-29页 |
| 一、 英国的预期拒绝履行制度 | 第20-21页 |
| 二、 德国的履行抗辩权制度 | 第21-23页 |
| 三、 美国法--成功的综合 | 第23-25页 |
| (一) 继承并丰富了英国的预期拒绝履行制度 | 第23-24页 |
| (二) 借鉴了德国的不安抗辩权制度,设立了预期履行不能制度 | 第24-25页 |
| 四、 国际趋势--两大法系的相互借鉴与融合 | 第25-29页 |
| (一)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 第25-27页 |
| (二)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 | 第27页 |
| (三) 《欧洲合同法原则》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我国合同期待权保护制度及其评析 | 第29-38页 |
| 一、 我国合同法有关保护合同期待权的规定 | 第29-30页 |
| (一) 预期拒绝履行制度 | 第29页 |
| (二) 不安抗辩权制度 | 第29-30页 |
| 二、 对我国合同期待权保护制度的评析 | 第30-38页 |
| (一) 制度结构的考察 | 第30-32页 |
| (二) 制度内容的检讨 | 第32-38页 |
| 结语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 后记 | 第42-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