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33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动脉管壁结构与平滑肌 | 第11-15页 |
·动脉管壁结构 | 第12页 |
·管平滑肌和平滑肌细胞 | 第12-14页 |
·管平滑肌细胞的染色体与基因 | 第14-15页 |
·管平滑肌细胞的重塑 | 第15-17页 |
·动脉粥样硬化等一类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共同病理特征-VSMC重塑异常 | 第17-18页 |
·血管平滑肌细胞重塑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8-30页 |
·平滑肌α-肌动蛋白的表达与VSMC重塑的调控 | 第19-20页 |
·在VSMC中α-SM-actin表达的调控 | 第20-21页 |
·与VSMC重塑有关的正调控因子 | 第21-22页 |
·与VSMC重塑有关的负调控因子 | 第22-24页 |
·血管平滑肌细胞重塑的基因调控 | 第24-27页 |
·增殖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信号传递系统 | 第27-30页 |
·血流动力学环境改变对VSMC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现状及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30-33页 |
2 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贴块培养法 | 第33-41页 |
·前言 | 第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主要仪器及材料 | 第33-34页 |
·培养方法及鉴定 | 第34-35页 |
·结果 | 第35-38页 |
·细胞生长特点 | 第35-36页 |
·不同培养基对第二代细胞增殖的影响及鉴定结果 | 第36-37页 |
·不同代数细胞的增殖能力的比较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页 |
·讨论 | 第38-41页 |
3 血管平滑肌细胞脉动流、定常流切应力加载环境和条件--本室改进的细胞流动剪切装置 | 第41-49页 |
·前言 | 第41页 |
·改进的Flow Chamber流动剪切系统 | 第41-49页 |
·改进的Flow Chamber流动腔 | 第41-42页 |
·改进的脉动流Flow Chamber流动剪切循环系统 | 第42-49页 |
4 寡聚核苷酸微阵列技术应用于脉动流切应力作用下人体动脉平滑肌细胞基因差异表达的实验研究 | 第49-91页 |
·前言 | 第49-5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0-56页 |
·平滑肌细胞的培养和鉴定 | 第50页 |
·玻片上平滑肌细胞的种植 | 第50页 |
·不同流动切应力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力学实验 | 第50-51页 |
·血管平滑肌细胞总RNA的提取及质量检测 | 第51-52页 |
·生物素标记cRNA探针 | 第52-55页 |
·基因芯片杂交检测 | 第55-56页 |
·基因芯片的图像扫描及数据分析 | 第56页 |
·结果 | 第56-87页 |
·平滑肌细胞的鉴定 | 第56页 |
·总RNA的抽提结果 | 第56页 |
·探针的质量检测结果 | 第56-57页 |
·基因芯片的质量标准控制 | 第57-58页 |
·基因芯片杂交结果 | 第58-87页 |
·小结 | 第87-88页 |
·讨论 | 第88-91页 |
5 脉动流、定场流切应力分别作用下人体动脉平滑肌细胞原癌基因、生长因子和α-肌动蛋白基因表达的比较研究 | 第91-100页 |
·前言 | 第91页 |
·两种流动剪切和静态培养下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原癌基因c-fos、c-jun和c-myc的表达差异比 | 第91-93页 |
·三种切应力条件下血管平滑肌细胞的α-actin mRNA表达差异的比较 | 第93页 |
·三种切应力条件下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一些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差异的比较 | 第93-96页 |
·小结 | 第96页 |
·讨论 | 第96-100页 |
6 全文总结 | 第100-103页 |
·结论 | 第100-101页 |
·创新点 | 第101页 |
·研究展望 | 第101-103页 |
7 参考文献 | 第103-123页 |
8 致谢 | 第123-124页 |
附件1 定常流切应力作用后血管平滑肌细胞中显著表达上调和下调的基因 | 第124-178页 |
附件2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78-1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