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历史地质学、地层学论文--各时代地史及其地层论文

富县探区上三叠统长6段储层地质学研究

摘要第1-7页
1 引言第7-13页
   ·工区勘探及研究现状第7页
   ·构造第7-8页
   ·地层第8-10页
     ·长6~3亚段第10页
     ·长6~2亚段第10页
     ·长6~1亚段第10页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10-12页
   ·完成的工作量第12-13页
2 储层沉积学分析第13-42页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砂体划分第13-17页
     ·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第13-15页
     ·中期旋回与砂体划分关系的讨论第15-17页
   ·沉积相特征第17-28页
     ·延长组沉积古地理背景第17-18页
     ·沉积相类型与特征第18-28页
   ·砂体沉积相展布特征第28-42页
     ·Ⅲ砂组沉积相展布特征第29-30页
     ·Ⅱ砂组沉积相展布特征第30-31页
     ·Ⅰ砂组沉积相展布特征第31-42页
3 储层岩石学特征第42-63页
   ·砂岩的碎屑成分第42-44页
     ·石英第42页
     ·长石第42-43页
     ·岩屑第43页
     ·云母第43页
     ·重矿物第43-44页
   ·砂岩的填隙物成分第44-47页
     ·杂基第44-45页
     ·胶结物第45-47页
   ·砂岩的结构及粒度特征第47-48页
     ·结构特征第47-48页
     ·粒度分析第48页
   ·成岩作用和成岩演化序列第48-63页
     ·成岩作用类型与特征第48-51页
     ·成岩阶段划分第51-55页
     ·碎屑组分的成岩变化第55-58页
     ·填隙物的成岩变化第58-61页
     ·有机质的成岩演化第61-63页
4 储层的储渗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第63-86页
   ·储层储集空间类型第63-65页
     ·原生孔隙第63-64页
     ·次生孔隙第64页
     ·裂缝第64-65页
   ·储层物性特征第65-67页
   ·储层孔隙结构第67-73页
     ·储层孔隙特征第67-68页
     ·储层喉道特征第68-70页
     ·喉道的连通性第70-71页
     ·孔隙结构的复杂性第71页
     ·孔、喉组合类型第71-72页
     ·储层毛管压力结构特征第72-73页
   ·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第73-78页
     ·沉积作用对储层的控制第73-75页
     ·成岩作用对储层储集性的影响第75-78页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第78-86页
     ·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第79-81页
     ·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第81-86页
5 储层演化及“四史”配置关系研究第86-91页
   ·地层埋藏构造史第86页
   ·烃源岩演化史第86-87页
   ·成岩与孔隙演化史第87-88页
   ·储层“四史”配置关系第88-91页
6 砂岩储层与储集体的评价研究第91-105页
   ·储层分类评价第91-94页
     ·评价依据第91-92页
     ·储层分类第92-93页
     ·储层评价第93-94页
   ·砂岩储集体评价预测研究第94-105页
     ·评价预测依据第95-96页
     ·基本原理第96-97页
     ·基本步骤第97-99页
     ·综合评价第99-105页
7 结论第105-107页
致谢第107-108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08-111页
图版说明第111-113页
图版第113-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结合图像分析的四探针测试系统研究
下一篇:面向微区电特性及其均匀性分析的图像测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