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页 |
第一部分 损害赔偿制度的社会功能 | 第8-12页 |
一、 补偿功能 | 第8-10页 |
二、 惩罚功能 | 第10-11页 |
三、 预防功能 | 第11-12页 |
第二部分 损害赔偿制度在婚姻家庭法中的适用范围 | 第12-37页 |
一、 离婚时损害赔偿 | 第12-18页 |
(一) 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立法规定 | 第13-14页 |
(二) 离婚时损害赔偿制度的性质分析 | 第14-15页 |
(三) 离婚时损害赔偿与配偶间的扶养 | 第15-17页 |
(四) 离婚时损害赔偿与离婚时分割财产之照顾原则 | 第17-18页 |
二、 婚约解除时的损害赔偿… | 第18-23页 |
(一) 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立法规定 | 第19-20页 |
(二) 中国大陆地区的立法规定与社会实况 | 第20-21页 |
(三) 各国家、地区对婚约纠纷的处理 | 第21-23页 |
三、 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在被宣告无效或被撤销时的损害赔偿 | 第23-28页 |
(—) 无效婚姻制度 | 第23-25页 |
(二) 各国无效婚姻和撤销婚姻的具体规定 | 第25-27页 |
(三) 婚姻被宣告无效或撤销时的损害赔偿 | 第27-28页 |
四、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损害赔偿 | 第28-37页 |
(一) 婚内侵权 | 第28-36页 |
(二) 侵害监护权 | 第36-37页 |
第三部分 婚姻家庭法上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 | 第37-50页 |
一、 违法行为 | 第37-42页 |
(—) 侵权行为 | 第37-39页 |
(二) 违约行为 | 第39页 |
(三) 婚姻家庭法上的违法行为 | 第39-42页 |
二、 损害事实 | 第42-46页 |
(一) 损害的含义 | 第43-45页 |
(二) 损害的特征 | 第45页 |
(三) 婚姻家庭法上的损害 | 第45-46页 |
三、 主观过错 | 第46-49页 |
(一) 过错原则的确立 | 第46-48页 |
(二) 婚姻家庭法上的主观过错 | 第48-49页 |
四、 因果关系 | 第49-50页 |
第四部分 损害赔偿的范围与方式 | 第50-56页 |
一、 损害赔偿的范围 | 第50-54页 |
(一) 财产损害 | 第50-52页 |
(二) 非财产损害 | 第52-54页 |
二、 损害赔偿的方式 | 第54-56页 |
(一) 损害赔偿的方式 | 第54页 |
(二) 确定金钱赔偿数额的原则 | 第54-56页 |
结束语 | 第56-57页 |
参考资料 | 第57-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