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邮政企业资产重组的研究
0 前言 | 第1-8页 |
1 邮政企业的内外部环境 | 第8-17页 |
1.1 内部环境 | 第8-12页 |
1.1.1 中国邮政企业的现状 | 第8-9页 |
1.1.2 机构设置人员 | 第9-11页 |
1.1.3 资产 | 第11页 |
1.1.4 业务收入结构 | 第11-12页 |
1.2 外部环境 | 第12-15页 |
1.2.1 国内外邮政企业市场竞争分析 | 第12-13页 |
1.2.2 世界邮政改革及发展的总体趋势 | 第13-14页 |
1.2.3 加入WTO对中国邮政的影响 | 第14-15页 |
1.3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建大企业集团的政策环境 | 第15-17页 |
1.3.1 国家政策 | 第15页 |
1.3.2 行业目标 | 第15-17页 |
2 资产重组的模式 | 第17-24页 |
2.1 资产与资产重组的概念 | 第17页 |
2.2 整体改组模式 | 第17-18页 |
2.3 合并模式 | 第18-19页 |
2.3.1 整体合并模式 | 第18页 |
2.3.2 部分合并模式 | 第18-19页 |
2.4 整体分立模式 | 第19页 |
2.5 派生分立模式 | 第19-21页 |
2.5.1 主体改组模式 | 第19-20页 |
2.5.2 局部改组模式 | 第20-21页 |
2.6 借壳上市 | 第21-22页 |
2.7 控股模式 | 第22页 |
2.8 买壳上市 | 第22-24页 |
3 邮政资产重组的比较研究 | 第24-30页 |
3.1 中石油的战略重组 | 第24-26页 |
3.1.1 行业重组 | 第24-25页 |
3.1.2 资金管理 | 第25-26页 |
3.1.3 存续企业的发展 | 第26页 |
3.2 海外邮政资产重组实例 | 第26-30页 |
3.2.1 荷兰邮政的战略重组 | 第26-27页 |
3.2.2 德国邮政的战略重组 | 第27-30页 |
4 邮政企业的资产重组 | 第30-42页 |
4.1 资产重组原则 | 第30-31页 |
4.1.1 政企分开 | 第30页 |
4.1.2 最佳原则 | 第30-31页 |
4.1.3 均衡原则 | 第31页 |
4.1.4 避免同业竞争原则 | 第31页 |
4.2 修改完善有关法律 | 第31-33页 |
4.2.1 修改有关法律的必要性 | 第31-32页 |
4.2.2 邮政法修改的主要内容 | 第32-33页 |
4.3 组建邮政企业集团 | 第33-34页 |
4.3.1 邮政企业集团的组成 | 第33页 |
4.3.2 邮政企业集团的性质 | 第33-34页 |
4.4 企业集团资产重组 | 第34-38页 |
4.4.1 重组的方法 | 第34页 |
4.4.2 重组方案的选择 | 第34-35页 |
4.4.3 业务重组 | 第35-36页 |
4.4.4 资产重组 | 第36页 |
4.4.5 机构重组 | 第36-38页 |
4.5 利弊分析 | 第38页 |
4.5.1 优势 | 第38页 |
4.5.2 存在的问题 | 第38页 |
4.6 集团公司优质资产上市 | 第38-40页 |
4.6.1 上市条件 | 第38-39页 |
4.6.2 优质资产上市 | 第39页 |
4.6.3 加快上市进程 | 第39-40页 |
4.7 重组前景 | 第40-42页 |
4.7.1 重组的萌芽 | 第40页 |
4.7.2 盈利预测 | 第40-41页 |
4.7.3 重组的目的和意义 | 第41-42页 |
5 中国邮政资产重组的深层次发展 | 第42-44页 |
5.1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邮政的影响 | 第42页 |
5.2 中国邮政资产重组的深层次发展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