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第1-17页 |
1.1 公司发展历史 | 第9-10页 |
1.2 公司组织机构 | 第10页 |
1.3 公司经营状况 | 第10-13页 |
1.3.1 公司历年产值完成情况 | 第10-12页 |
1.3.2 公司注册资本金的发展变化 | 第12页 |
1.3.3 近八年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 | 第12页 |
1.3.4 公司近十年财务状况及变动趋势图 | 第12-13页 |
1.4 公司生产管理的主要特点 | 第13-14页 |
1.5 公司的改革历程 | 第14页 |
1.6 公司所面临的环境分析 | 第14-17页 |
1.6.1 国内经济发展与电网市场状况 | 第14-15页 |
1.6.2 四川境内的电网建设市场 | 第15-16页 |
1.6.3 公司所在行业的竞争分析 | 第16-17页 |
2. 公司发展分析和市场开发战略 | 第17-36页 |
2.1 公司竞争态势分析 | 第17-23页 |
2.1.1 公司面临的外部机会和威胁 | 第17-19页 |
2.1.2 公司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分析 | 第19-23页 |
2.2 公司发展定位 | 第23-24页 |
2.2.1 公司任务陈述 | 第23页 |
2.2.2 公司发展宗旨 | 第23-24页 |
2.2.3 公司长期发展目标 | 第24页 |
2.3 公司发展战略选择 | 第24-31页 |
2.3.1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矩阵 | 第25页 |
2.3.2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矩阵 | 第25-26页 |
2.3.3 内部-外部矩阵(IE矩阵 | 第26-27页 |
2.3.4 公司战略模式确定 | 第27-31页 |
2.4 市场开发战略. | 第31-36页 |
2.4.1 市场开发战略的基础 | 第31页 |
2.4.2 建立市场开发网络. | 第31-33页 |
2.4.3 实施市场渗透战略,扩大送变电公司经营范围 | 第33-34页 |
2.4.4 保持顾客 | 第34-36页 |
3. 送变电公司产权制度现状及对策 | 第36-41页 |
3.1 产权制度现状 | 第36-39页 |
3.2 让产权清晰起来 | 第39-41页 |
4. 公司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 | 第41-54页 |
4.1 人力资源现状 | 第41-49页 |
4.1.1 换工政策对送变电公司人力资源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 第41-43页 |
4.1.2 公司动力机制不足,公司内部缺乏竞争和活力 | 第43-46页 |
4.1.3 公司的“官本位”思想十分浓厚 | 第46-48页 |
4.1.4 公司内部人力资源的其他特点 | 第48页 |
4.1.5 对分包商的管理 | 第48-49页 |
4.2 公司人力资源的对策 | 第49-54页 |
4.2.1 获取与整合 | 第50-51页 |
4.2.2 保持和激励 | 第51页 |
4.2.3 人力资源内部市场化 | 第51页 |
4.2.4 建立起公司有效的业绩考评体系 | 第51-52页 |
4.2.5 加强对分包商的管理 | 第52-54页 |
5. 企业文化现状及对策 | 第54-61页 |
5.1 公司企业文化现状 | 第54-57页 |
5.2 培育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文化 | 第57-61页 |
5.2.1 业绩文化的培育 | 第58-59页 |
5.2.2 培育更加人性化的企业文化 | 第59-60页 |
5.2.3 弘扬传统企业文化中的精髓 | 第60-61页 |
6. 强化公司的理财观念 | 第61-69页 |
6.1 建立良好的财务管理体系. | 第61页 |
6.2 改革公司工程项目的分配方式,建立起有预算约束的项目制 | 第61-66页 |
6.2.1 公司工程项目的内部分配方式 | 第61页 |
6.2.2 项目成本控制的漏洞及其原因分析. | 第61-63页 |
6.2.3 项目预算约束失效的原因分析 | 第63-65页 |
6.2.4 形成新的内部工程招投标市场,使项目管理预算约束硬化 | 第65-66页 |
6.3 技装部与物供部的改造 | 第66-67页 |
6.4 强化投资决策的管理 | 第67页 |
6.5 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育 | 第67-68页 |
6.6 做好工程索赔工作,积极催收应收帐款 | 第68-69页 |
6.6.1 工程索赔管理 | 第68页 |
6.6.2 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 | 第68-69页 |
7. 结束语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