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城市中低压电网供电能力评估的研究
| 1 前言 | 第1-10页 |
| ·研究城市中低压电网评估的必要性和意义 | 第8-9页 |
| ·城市中低压电网评估的主要依据 | 第9页 |
| ·评估范围 | 第9-10页 |
| 2 供电区域及供电企业概况 | 第10-20页 |
| ·概述 | 第10页 |
| ·供电区域概况 | 第10-12页 |
| ·供电企业现状 | 第12页 |
| ·苏州市区电网主要运行情况和运行指标 | 第12-13页 |
| ·地区电源情况 | 第12-13页 |
| ·不同电压等级的变电站设备容量和线路长度 | 第13页 |
| ·供电可靠率统计指标 | 第13页 |
| ·综合电压合格率 | 第13页 |
| ·全网综合线损率 | 第13页 |
| ·设备投运时间分布 | 第13-18页 |
| ·主变投运时间分布 | 第14-15页 |
| ·高压线路投运时间分布 | 第15-16页 |
| ·中压配电网络建设时间分布 | 第16-18页 |
| ·小结 | 第18-20页 |
| 3 电力需求预测与行业用电分析 | 第20-24页 |
| ·概述 | 第20页 |
| ·电力需求现状及预测 | 第20-22页 |
| ·行业用电分析及发展预测 | 第22-24页 |
| 4 当前负荷发展条件下的高压网络分析 | 第24-31页 |
| ·概述 | 第24页 |
| ·220kV及以上变电站及线路现状分析 | 第24-27页 |
| ·变电站及网架结构 | 第26页 |
| ·容载比和负载率 | 第26-27页 |
| ·无功补偿 | 第27页 |
| ·35~110kV变电站及线路现状分析 | 第27-30页 |
| ·变电站及网架 | 第27-28页 |
| ·无功补偿 | 第28页 |
| ·自动化程度 | 第28页 |
| ·出线间隔 | 第28-30页 |
| ·小结 | 第30-31页 |
| 5 当前负荷条件下的中压配电网分析 | 第31-86页 |
| ·概述 | 第31页 |
| ·中压配电线路总体状况 | 第31-32页 |
| ·线路条数和长度 | 第31-32页 |
| ·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的比例 | 第32页 |
| ·中压配电线路架空主干线分析 | 第32-36页 |
| ·架空主干线长度分析 | 第32-34页 |
| ·架空干线截面分析 | 第34-36页 |
| ·中压电缆分析 | 第36-40页 |
| ·电缆线路长度分析 | 第36-38页 |
| ·电缆线路截面分析 | 第38-40页 |
| ·中压配变整体情况 | 第40-41页 |
| ·中压架空线路的配变台数和容量分析 | 第41-44页 |
| ·中压电缆线路的配变台数和容量 | 第44-47页 |
| ·中压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分析 | 第47-67页 |
| ·中压配电网的分段联络状况分析 | 第47页 |
| ·中压线路的负载率及供电能力裕度分析 | 第47-57页 |
| ·中压线路的理论线损率分析 | 第57-60页 |
| ·中压线路的电压降分布 | 第60-62页 |
| ·中压线路配变平均运行率分布 | 第62-64页 |
| ·中压线路的配变可报装控制容量 | 第64-67页 |
| ·10kV城网线损率指标预测的数学模型 | 第67-76页 |
| ·概述 | 第67页 |
| ·电力系统线损构成的理论分析 | 第67-68页 |
| ·辐射型电网线损率的变化规律和经济负荷电流 | 第68-71页 |
| ·配电网线损率的实用统计预测方法 | 第71-76页 |
| ·结论 | 第76页 |
| ·选择中压配变容量的数学方法 | 第76-81页 |
| ·基本假设 | 第77页 |
| ·计算步骤 | 第77页 |
| ·计算原理示意图 | 第77页 |
| ·苏州实际算例 | 第77-78页 |
| ·结论 | 第78-81页 |
| ·小结 | 第81-86页 |
| 6 负荷发展条件下中压配电网分析 | 第86-102页 |
| ·概述 | 第86页 |
| ·负荷发展条件下中压线路负载率及供电容度分析 | 第86-94页 |
| ·负荷发展条件下中压线路安全电流负载率 | 第86-89页 |
| ·负荷发展条件下中压线路的负荷裕度 | 第89-93页 |
| ·负荷发展条件下中压线路的还可报装容量 | 第93页 |
| ·负荷发展条件下中压线路的平均还可报装容量 | 第93-94页 |
| ·负荷发展条件下中压配电网的理论线损率 | 第94-95页 |
| ·负荷发展条件下中压线路电压降状况 | 第95-97页 |
| ·负荷发展条件下中压线路配变平均运行率分布 | 第97-100页 |
| ·小结 | 第100-102页 |
| 7 低压配电网典型台区分析 | 第102-108页 |
| ·低压网络典型台区原始数据分析 | 第102-103页 |
| ·低压网络典型台区评估计算和电力计算 | 第103-106页 |
| ·配变运行率 | 第104页 |
| ·线路安全电流负载率 | 第104页 |
| ·总有功网损 | 第104页 |
| ·最大电压降 | 第104页 |
| ·配变负荷曲线图 | 第104-106页 |
| ·建议 | 第106-108页 |
| ·增加低压网络联络,提高低压网络可靠性 | 第106页 |
| ·配变选择 | 第106-108页 |
| 8 苏州市区中低压电网基本情况总体评价 | 第108-118页 |
| ·概述 | 第108页 |
| ·横向比较指标 | 第108-113页 |
| ·各种均值指标 | 第108-109页 |
| ·各电压等级的主变容量比例 | 第109-110页 |
| ·各电压等级的线路长度比例 | 第110-111页 |
| ·各电压等级的变电站自动化程度和无人值班率 | 第111-113页 |
| ·建议 | 第113-116页 |
| ·结论 | 第116-11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8-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