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CONTENTS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1页 |
| ·铝合金型材挤压概述 | 第12-19页 |
| ·挤压铝合金概况 | 第12-13页 |
| ·挤压金属流动规律及其控制 | 第13-14页 |
| ·铝合金型材挤压研究现状及问题 | 第14-19页 |
| ·铝合金等温挤压概述 | 第19-26页 |
| ·等温挤压原理 | 第19-20页 |
| ·等温挤压工艺条件确定 | 第20-21页 |
| ·等温挤压实现方式及其研究现状 | 第21-26页 |
| ·HyperXtrude挤压研究与应用概述 | 第26-28页 |
| ·HyperXtrude软件简介 | 第26-27页 |
| ·基于HyperXtrude的挤压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 ·本论文研究内容、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 ·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 第28-29页 |
| ·技术路线图 | 第29页 |
| ·本章小节 | 第29-31页 |
| 第二章 模拟前处理及实验方法 | 第31-41页 |
|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 ·5A30铝合金 | 第31页 |
| ·模具材料 | 第31页 |
| ·模拟前处理 | 第31-37页 |
| ·5A30模拟用材料库建立 | 第31-33页 |
| ·初始模具模型建模 | 第33-34页 |
| ·网格划分及分析模型建立 | 第34-35页 |
| ·边界条件设定 | 第35-37页 |
| ·挤压模拟及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 ·模具优化方法 | 第37-38页 |
| ·等温挤压模拟方法 | 第38页 |
| ·等温挤压试验 | 第38页 |
| ·型材组织与性能研究方法 | 第38-40页 |
| ·光学显微镜(OM)观察 | 第39-40页 |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 | 第40页 |
| ·维氏硬度试验 | 第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三章 模具结构优化 | 第41-50页 |
| ·模具结构及金属流动优化 | 第41-47页 |
| ·初始模具结构金属流动情况 | 第41-42页 |
| ·模具工作带优化 | 第42-44页 |
| ·导流孔结构优化 | 第44-45页 |
| ·金属流动速度均方差分析 | 第45-47页 |
| ·模具受力分析 | 第47-49页 |
| ·模具变形分析 | 第47-48页 |
| ·模具应力分析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四章 等温挤压工艺研究 | 第50-57页 |
| ·等温挤压过程模拟 | 第50-54页 |
| ·铸棒梯度温度对型材出口温度的影响 | 第50-52页 |
| ·等温挤压模拟过程温度变化分析 | 第52-54页 |
| ·实际挤压过程研究 | 第54-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五章 等温挤压型材组织与性能 | 第57-66页 |
| ·等温挤压型材轴向组织与性能 | 第57-60页 |
| ·前后端型材的组织形貌 | 第57-59页 |
| ·前后端型材的硬度分布 | 第59-60页 |
| ·等温挤压后型材横截面组织 | 第60-62页 |
| ·低倍显微组织特征 | 第60页 |
| ·粗晶形成的机理 | 第60-62页 |
| ·等温挤压型材热变形组织 | 第62-65页 |
| ·等温挤压型材TEM组织形貌图 | 第62-64页 |
| ·亚晶尺寸与Zener-Hollomon参数的关系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结论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5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5-77页 |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