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10页 |
| 前言 | 第10-14页 |
| 第一部分 栽培措施及生态环境条件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现状和进展 | 第14-21页 |
| 1 栽培措施对玉米品质的影响 | 第14-18页 |
| ·施肥与玉米品质 | 第14-16页 |
| ·微量元素与玉米品质 | 第16页 |
| ·种植密度与玉米品质 | 第16-17页 |
| ·播种时间与玉米品质 | 第17页 |
| ·灌溉与玉米品质 | 第17页 |
| ·植物生长调节剂与玉米品质 | 第17-18页 |
| ·收获时间与玉米品质 | 第18页 |
| 2 生态环境条件对玉米品质的影响 | 第18-19页 |
| ·水分条件与玉米品质 | 第18-19页 |
| ·土壤类型与玉米品质 | 第19页 |
| ·地理纬度与玉米品质 | 第19页 |
| 3 玉米营养品质形成的机理研究 | 第19-21页 |
| 第二部分 栽培措施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 第21-82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1-23页 |
| ·供试材料 | 第21页 |
| ·试验方法 | 第21页 |
| ·试验设计与栽培管理 | 第21-22页 |
| ·测定方法 | 第22-23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3-75页 |
|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23-40页 |
| ·矿质营养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40-60页 |
| ·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60-62页 |
| ·播种时间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62-64页 |
| ·有机肥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64-66页 |
|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66-75页 |
| 3 讨论 | 第75-82页 |
| ·种植密度与玉米三值变化 | 第75-78页 |
| ·玉米子粒内含物与植株生长发育 | 第78-79页 |
| ·玉米子粒品质与产量的关系 | 第79-80页 |
| ·EM对玉米的作用 | 第80页 |
| ·栽培措施对玉米品质的影响机理 | 第80-82页 |
| 第三部分 生态环境条件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82-104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82-83页 |
| ·供试材料 | 第82页 |
| ·种植形式 | 第82页 |
| ·试验设计与栽培管理 | 第82-83页 |
| ·测定方法 | 第83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3-101页 |
| ·干旱胁迫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83-93页 |
| ·群体内光分布状况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93-98页 |
| ·地理条件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98-101页 |
| 3 讨论 | 第101-104页 |
| ·关于干旱胁迫对玉米的危害 | 第102页 |
| ·群体光分布与群体自动调节 | 第102-103页 |
| ·地理条件对玉米产量及品质影响研究的意义 | 第103-104页 |
| 第四部分 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 第104-116页 |
| 1 玉米农田生产潜力的验证 | 第104-107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10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04-107页 |
| 2 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模式的建立 | 第107-110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107-10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09-110页 |
| 3 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 | 第110-114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110-11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11-114页 |
| 4 讨论 | 第114-11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6-126页 |
| 致谢 | 第126-127页 |
|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