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冶金工业论文

民国时期冶金学术组织探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问题的提出第9页
     ·理论意义第9页
     ·现实意义第9-10页
   ·文献综述第10-16页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0-12页
     ·相关问题的研究第12-16页
   ·研究的思路、方法与创新点第16-18页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6-17页
     ·文章的创新点第17-18页
第2章 民国时期冶金学术组织形成的背景第18-25页
   ·西学东渐和近代科学技术的艰难(19世纪后叶-1914年)第18-19页
     ·科技救国道路的兴衰第18-19页
     ·西方科技知识的传播第19页
   ·中国科学社和近代科技的传播(1914-1927)第19-22页
     ·中国科学社的成立和科学社团的成熟第19-20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第20-21页
     ·大学科技教育的发展第21-22页
   ·中央研究院的成立和近代科技的发展(1928-1949)第22-25页
     ·南京政府的科技政策第22-23页
     ·中央研究院的成立第23-24页
     ·伪满洲国科技体制模式第24-25页
第3章 民国时期的冶金学术团体第25-32页
   ·民国时期冶金学术组织第25-30页
     ·大学第25-27页
     ·科研机构第27-28页
     ·学会第28-30页
   ·民国时期冶金学著名人物第30-32页
     ·周仁——中国现代钢铁冶金学家和陶瓷学的开创者之一第30页
     ·魏寿昆——我国冶金物理化学学科创始人之一第30-31页
     ·王宠佑——中国现代炼锑技术的开拓者第31-32页
第4章 满铁时期的冶金研究机构第32-40页
   ·满铁时期的冶金机构第32-37页
     ·各大研究机构概况第32-33页
     ·冶金科研机构情况第33-37页
   ·满铁冶金机构与企业间关系第37-40页
     ·冶金企业委托中央试验所实现工业化第38页
     ·基于中央试验所研究成果创办的冶金企业第38-40页
第5章 民国时期冶金学术组织的作用第40-47页
   ·民国时期冶金人才的培养第40-42页
     ·西学中用, 工程师本土化第40-42页
     ·外侵经济,工人技术化第42页
   ·民国时期冶金技术扩散与发展第42-43页
     ·民国时期冶金技术的扩散第42-43页
     ·民国时期冶金技术的发展第43页
   ·民国时期冶金学术共同体的作用第43-47页
     ·科学共同体和技术共同体第43-44页
     ·民国科学共同体演进第44-45页
     ·民国时期冶金学术共同体的形成与特征第45-47页
第6章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附录第52-58页
致谢第58-59页
作者简介第59-6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科学技术在自然演化态向人类生存环境引入中的作用探析
下一篇:核能开发中的价值冲突及其政策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