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的价值 | 第9页 |
三、研究的方法和研究框架 | 第9-11页 |
第一章 避免危害扩大的食品召回制度 | 第11-19页 |
第一节 食品召回的概念 | 第11-12页 |
一、什么是食品召回 | 第11-12页 |
二、食品召回的目的:避免对消费者危害的进一步扩大 | 第12页 |
第二节 食品召回的主体与对象 | 第12-15页 |
一、食品召回的主体 | 第12-13页 |
二、食品召回的对象 | 第13-15页 |
第三节 被召回食品的处理 | 第15-16页 |
第四节 食品召回的方式与行政许可程序 | 第16-19页 |
一、食品召回的方式 | 第16-17页 |
二、食品召回的行政许可程序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食品召回的法律性质和完善食品召回制度的必要性 | 第19-25页 |
第一节 食品召回的性质:私权关系的公权救济 | 第19-20页 |
一、食品召回是基于民事行为的撤消和侵权赔偿 | 第19-20页 |
二、公权力介入食品召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 第20页 |
第二节 完善食品召回制度的必要性 | 第20-22页 |
一、完善食品召回制度是出于对消费者健康和生命的负责 | 第21页 |
二、有助于预防缺陷食品的产生,从根本上保护消费者权益 | 第21-22页 |
三、有助于提高食品企业的总体信用和竞争力 | 第22页 |
第三节 食品召回制度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 第22-25页 |
第三章 部分发达国家的食品召回制度介绍与特点分析 | 第25-37页 |
第一节 美国食品召回制度简介 | 第25-27页 |
第二节 加拿大食品召回制度简介 | 第27-29页 |
第三节 澳大利亚食品召回制度简介 | 第29-31页 |
第四节 美国等发达国家食品召回制度特点分析 | 第31-37页 |
一、具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适用法律依据明确 | 第32页 |
二、具有完整的召回程序,基本操作步骤明确 | 第32-33页 |
三、食品召回监管采取单一部门负责的管理模式 | 第33页 |
四、以主动召回为主,责令召回为辅 | 第33-34页 |
五、建有完备的食品溯源制度 | 第34页 |
六、食品召回分级明确 | 第34页 |
七、具有完善的沟通协调机制,信息公开透明 | 第34-35页 |
八、食品安全标准明确,食品安全检测和风险评估体系完善 | 第35页 |
九、法律责任明确,有较大的惩罚力度 | 第35-36页 |
十、适当的召回补偿机制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召回制度存在的不足 | 第37-42页 |
第一节 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 | 第37页 |
第二节 我国食品召回制度存在的主要不足 | 第37-42页 |
一、食品召回法律体系不完善,缺乏食品召回的实施细则 | 第37-39页 |
二、食品召回多部门监管,部门之间的职责不清 | 第39-40页 |
三、食品安全标准不统一,影响食品召回的实施 | 第40-41页 |
四、缺乏完善的食品溯源制度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食品召回制度的若干设想 | 第42-48页 |
第一节 完善食品召回法律体系,制定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 | 第42-43页 |
第二节 统一食品召回监管机构 | 第43-44页 |
第三节 建立完善的食品溯源制度 | 第44-45页 |
第四节 建立食品召回责任保险制度 | 第45-46页 |
第五节 加强惩罚性措施 | 第46-47页 |
第六节 加强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制度建设,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注释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