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民法论文

权利能力研究--主体哲学的视角

内容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8页
引言第18-21页
第一章 导论:为民法学奠基的生活世界第21-38页
第二章 主体的哲学追溯与定位第38-73页
 第一节 作为世界基础的实体:从神统系谱到中世纪第38-51页
  一、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作为世界基础的自然"始基"第39-44页
  二、超越自然主义的转向:柏拉图世界基础的"理念"第44-49页
  三、超越知识的严苛:基督教世界基础的"位格神"第49-51页
 第二节 近代以来的主体精神:从笛卡尔到胡塞尔第51-71页
  一、主体精神的初步奠基:从笛卡尔到莱布尼兹第52-56页
  二、主体里实体精神的经验主义批判:从洛克到休谟第56-61页
  三、主体精神的奠定:从康德到胡塞尔第61-71页
 第三节 小结第71-73页
第三章 作为民法主体的权利能力第73-88页
 第一节 人抑或人格:法律的起点是什么?第74-81页
  一、人格与先验自由:理性法的基础第75-80页
  二、人格与实证法的基础第80-81页
 第二节 法律人格的伦理意蕴第81-87页
  一、自然向人生成:人格伦理意蕴的精神机理第81-84页
  二、人格伦理意蕴的诫命第84-87页
 第三节 小结第87-88页
第四章 自然人诠释第88-122页
 第一节 自然人的西方传统第88-105页
  一、罗马法中的"自然人":政治领域的公民第88-89页
  二、自然状况下的"自然人":自由任性的人第89-96页
  三、市民社会中的"自然人":公共状态下的自律者第96-103页
  四、小结第103-105页
 第二节 中国的"自然人"观念第105-115页
  一、清末到民国第105-109页
  二、新中国成立后第109-115页
  三、小结第115页
 第三节 结论:自然人格意识的树立第115-122页
  一、我国对自然人观念理解的特点第115-119页
  二、自然人格意识的树立第119-122页
第五章 自然人权利能力的开始与终止第122-174页
 第一节 何谓"开始"第122-136页
  一、作为理念的"开始"第122-124页
  二、作为人格与感性世界元结合的身体第124-130页
  三、作为消极人格的身体第130-133页
  四、个体的成形第133-136页
 第二节 出生:"权利享有"的开始第136-155页
  一、"出生"及其法律意义第136-140页
  二、作为"权利享有"基础的"出生"第140-144页
  三、出生者权利的追溯保护第144-150页
  四、未出生者地位及其保护:兼论法律人格的真正开始第150-155页
 第三节 权利能力的终止第155-172页
  一、权利能力的终止与人的死亡第155-157页
  二、模棱两可的定位:学界对死者地位的探讨第157-161页
  三、死者的地位:究竟什么在终止第161-165页
  四、死者人格的具体保护第165-172页
 第四节 小结第172-174页
第六章 组织体的权利能力第174-204页
 第一节 法人本质的主要学说第174-188页
  一、《法国民法典》与组织体人格的否认第175-177页
  二、拟制说第177-184页
  三、实在说第184-188页
 第二节 组织体权利能力的实质第188-204页
  一、法人本质学说的评价第189-194页
  二、技术人格实在与组织体权利能力的实质——简析我国法人人格的实质第194-204页
第七章 结语;权利能力概念的反思第204-243页
 第一节 《德国民法典》权利能力评价第205-220页
  一、法律人格与权利能力:究竟是否同一第205-207页
  二、"人格"的缺失第207-211页
  三、作为形式理性的"人格"第211-215页
  四、形式理性"人格"下的真正缺失第215-220页
 第二节 中国语境下权利能力的评价第220-243页
  一、权利能力的翻译及其延伸理解第220-230页
  二、中国语境下权利能力的评价第230-241页
  三、结论:依然提问第241-243页
参考文献第243-254页

论文共2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事法律关系网络论
下一篇:征信的法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