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广告中女性形象贬损探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插图索引 | 第11-12页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研究框架 | 第18-20页 |
第2章 商业广告中女性形象贬损的表现与影响 | 第20-34页 |
·商业广告中女性形象贬损的现状 | 第20-23页 |
·商业广告中女性形象贬损的表现 | 第23-31页 |
·商业广告中对女性的轻视 | 第23-25页 |
·商业广告中对女性的歧视 | 第25-27页 |
·商业广告中对女性的丑化 | 第27-28页 |
·商业广告中对女性的侮辱 | 第28-31页 |
·商业广告中女性形象贬损的影响 | 第31-34页 |
·误导消费观念 | 第31-32页 |
·伤害受众心灵 | 第32页 |
·固化性别定型 | 第32-33页 |
·妨碍社会和谐 | 第33-34页 |
第3章 商业广告中女性形象贬损的原因分析 | 第34-45页 |
·文化原因 | 第34-38页 |
·女性主体意识缺乏 | 第34-36页 |
·男权审美意识渗透 | 第36-37页 |
·大众文化通俗性趋向 | 第37-38页 |
·经济原因 | 第38-40页 |
·经济利益与女性利益的冲突 | 第38-39页 |
·经济地位与自我意识的矛盾 | 第39页 |
·经济能力与购买欲望的差距 | 第39-40页 |
·道德原因 | 第40-42页 |
·模糊的“新女性”道德意识 | 第40-41页 |
·缺失的职业道德规范 | 第41-42页 |
·失衡的职业道德行为 | 第42页 |
·法规原因 | 第42-45页 |
·法规不健全 | 第42-43页 |
·守法不严格 | 第43-44页 |
·执法不严厉 | 第44-45页 |
第4章 商业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提升策略 | 第45-64页 |
·提升商业广告中女性形象应遵循的原则 | 第45-47页 |
·确立广告的以人为本观念 | 第45-46页 |
·兼顾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 第46-47页 |
·提升商业广告中女性形象的保障措施 | 第47-49页 |
·促进广告法规完善 | 第47-48页 |
·开展广告主体教育 | 第48页 |
·加强广告媒体管理 | 第48-49页 |
·提升商业广告中女性形象的路径选择 | 第49-64页 |
·广告主必须增强性别意识 | 第50-53页 |
·广告公司应该扩展创意主题 | 第53-56页 |
·广告媒体积极重塑女性形象 | 第56-59页 |
·第三方与受众增加检测和监督 | 第59-60页 |
·广告行业监管部门建立性别评估机制 | 第60-61页 |
·广告学术界重视女性的均衡力量 | 第61-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