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选题依据与背景 | 第11-12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情况 | 第13-17页 |
|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概述 | 第17-18页 |
|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技术 | 第18-19页 |
| 第2章 热疲劳试验台机械部分的设计 | 第19-31页 |
| ·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 | 第19-21页 |
| ·试验机各个机械部分的确定和设计 | 第21-31页 |
| ·试样及夹持装置 | 第21-22页 |
| ·加热系统的选择 | 第22-24页 |
| ·冷却系统的选择 | 第24-25页 |
| ·测温装置的选择 | 第25-26页 |
| ·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与选择 | 第26-29页 |
| ·裂纹检测装置 | 第29-31页 |
| 第3章 热疲劳试验台的控制基础 | 第31-38页 |
|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 第31-33页 |
| ·按给定值的特点划分 | 第31页 |
| ·按系统输出的信号对操纵变量影响划分 | 第31-32页 |
| ·按系统的复杂程度划分 | 第32-33页 |
| ·自动控制设备的类型 | 第33-36页 |
| ·PLC的概述 | 第33-35页 |
| ·工控机的概述 | 第35-36页 |
| ·PLC与工控机的区别 | 第36页 |
| ·PLC对步进电机的控制 | 第36-38页 |
| 第4章 热疲劳试验台的试验方案及控制部分的软件实现 | 第38-65页 |
| ·热疲劳试验总体方案的设计 | 第38页 |
| ·控制部分总体方案的设计 | 第38-43页 |
| ·控制装置的确定及编程原则 | 第43-49页 |
| ·上位机的确定 | 第43页 |
| ·下位机的确定 | 第43-49页 |
| ·PLC程序编写原则 | 第49页 |
| ·控制系统软件的设计与编制 | 第49-65页 |
| ·编程工具FPWIN-GR V2.7简介 | 第49-51页 |
| ·控制软件中的继电器、存储器和常数表 | 第51-53页 |
| ·控制软件的I/O分配 | 第53-54页 |
| ·试验第一阶段PLC控制软件的编制 | 第54-63页 |
| ·试验第二阶段PLC控制软件的编制 | 第63-64页 |
| ·PLC控制软件编制小结 | 第64-65页 |
| 第5章 热疲劳试验台监控系统的设计 | 第65-76页 |
| ·Visual Basic串口通信简介 | 第65-68页 |
| ·通信协议说明 | 第68-70页 |
| ·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 第70-76页 |
| ·系统功能的分析 | 第70-71页 |
| ·系统第一部分的设计与实现 | 第71-74页 |
| ·系统第二部分的设计与实现 | 第74-76页 |
| 第6章 热疲劳试验台控制系统硬件的实现 | 第76-80页 |
| ·控制系统的组成及总体控制思路 | 第76-77页 |
| ·控制系统硬件连接思路 | 第77-78页 |
| ·控制箱面板的设计 | 第78-80页 |
| 第7章 热疲劳试验台的调试与试验 | 第80-84页 |
| ·热疲劳试验台的现场调试 | 第80-83页 |
| ·热疲劳试验 | 第83-84页 |
| 第8章 结论 | 第84-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