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多年生豆科牧草论文

紫花苜蓿生长模拟模型及可视化研究

摘要第1-4页
Summary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立题背景第9-10页
   ·国内外作物模拟模型概述第10-11页
   ·国内外紫花苜蓿模型的研究状况第11-13页
     ·国外紫花苜蓿模拟模型研究状况第11-12页
     ·国内紫花苜蓿模型研究状况第12-13页
   ·国内外虚拟植物研究概述第13-14页
     ·国外虚拟植物研究第13-14页
     ·国内虚拟植物研究第14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16页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6-21页
   ·资料来源第16页
   ·数据获取及主要测定内容第16-18页
     ·叶片第17页
     ·茎第17页
     ·温度第17页
     ·整体形态第17-18页
   ·模型的建立与检验第18-19页
     ·建模方法第18-19页
     ·模型检验方法第19页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三章 紫花苜蓿叶片生长模拟模型第21-29页
   ·紫花苜蓿叶片生长模拟模型的构建第21-25页
     ·温度效应因子第21-22页
     ·紫花苜蓿叶面积模型的建立第22-24页
       ·子叶和真叶叶面积模型第22-23页
       ·复叶叶面积模型第23-24页
     ·紫花苜蓿叶长的变化的模拟模型第24-25页
       ·子叶和真叶的叶长第24页
       ·复叶的叶长第24-25页
     ·紫花苜蓿叶宽变化的模拟模型第25页
       ·子叶和真叶的叶宽第25页
       ·复叶的叶宽第25页
   ·模型的检验第25-28页
   ·小结第28-29页
第四章 紫花苜蓿茎秆生长的模拟模型第29-36页
   ·紫花苜蓿株高模型研究第29-30页
   ·紫花苜蓿茎形态建成模型第30-33页
     ·主茎节间长度分析第30-31页
     ·主茎节间粗度的模拟第31-32页
     ·分枝长度的模拟第32页
     ·分枝粗度的动态模拟第32-33页
   ·叶柄的动态模拟第33-34页
     ·子叶和真叶叶柄长度第33页
     ·复叶叶柄长度第33-34页
   ·模型检验第34-35页
   ·小结第35-36页
第五章 紫花苜蓿茎曲线特征模拟第36-41页
   ·紫花苜蓿茎曲线方程的推导第36-38页
   ·紫花苜蓿茎曲线方程参数化第38-39页
   ·分枝与主茎夹角的动态模拟第39页
   ·分枝与主茎的夹角动态分析第39-40页
   ·小结第40-41页
第六章 紫花苜蓿植株可视化研究第41-48页
   ·紫花苜蓿器官三维信息的获取第41-42页
   ·紫花苜蓿叶片的三维形态模型建立第42-43页
     ·NURBS曲线曲面造型技术第42-43页
     ·紫花苜蓿叶片三维形态的建立第43页
   ·紫花苜蓿茎干的三维模型第43-45页
   ·单株紫花苜蓿生长三维可视化第45页
   ·紫花苜蓿生长系统的建立第45-47页
     ·系统结构第46页
       ·硬件环境第46页
       ·软件环境第46页
     ·系统设计第46-47页
   ·小结第47-48页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第48-54页
   ·讨论第48-50页
     ·主要效应因子的确定第48页
     ·紫花苜蓿茎、枝、叶形态模型第48-49页
     ·紫花苜蓿茎、枝、叶虚拟显示模型第49页
     ·基于紫花苜蓿形态模型的虚拟生长系统第49-50页
   ·结论第50-51页
     ·研究的主要部分第50-51页
     ·模型有较强的模拟功能第51页
   ·未来研究第51-54页
     ·紫花苜蓿各个器官形态空间生长过程的动态模拟第52页
     ·紫花苜蓿各个器官形态空间衰老过程的动态模拟第52页
     ·紫花苜蓿花蕾模型的构建第52页
     ·紫花苜蓿体积形态模型构建第52-53页
     ·紫花苜蓿根系和土壤结构模型的构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0页
附录:紫花苜蓿生长可视化研究的主要程序第60-65页
致谢第65-66页
作者简介第66-67页
导师简介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划分研究
下一篇:中国不同地区大豆单产及品质性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