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业园的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前言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生态工业园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10-11页 |
·生态工业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 第11-12页 |
·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3页 |
·基本创新点 | 第13-15页 |
2 生态工业园的发展态势 | 第15-20页 |
·国外生态工业园的发展态势 | 第15-16页 |
·国内生态工业园的发展态势 | 第16-20页 |
3 生态工业园的基础理论 | 第20-30页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20-23页 |
·循环经济的内涵 | 第20-21页 |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 第21-22页 |
·循环经济的三个实践层次 | 第22-23页 |
·工业生态理论 | 第23-26页 |
·工业生态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工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 第25-26页 |
·生态产业链设计理论 | 第26-28页 |
·关键种理论 | 第26-27页 |
·食物链、食物网理论 | 第27页 |
·生态位理论 | 第27-28页 |
·生态系统多样性理论 | 第28页 |
·清洁生产理论 | 第28-30页 |
·清洁生产的内涵 | 第28-29页 |
·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 | 第29-30页 |
4 生态工业园的系统分析 | 第30-36页 |
·生态工业园的内涵和特征 | 第30-31页 |
·生态工业园的概念 | 第30页 |
·生态工业园的特征 | 第30-31页 |
·生态工业园的类型 | 第31-33页 |
·现有改造型园区 | 第31-32页 |
·全新规划型园区 | 第32页 |
·虚拟型园区 | 第32-33页 |
·生态工业园的基本结构 | 第33页 |
·生态工业园的重要功能 | 第33-36页 |
·生态工业园的经济效益 | 第34页 |
·生态工业园的环境效益 | 第34-35页 |
·生态工业园的社会效益 | 第35-36页 |
5 生态工业园的战略取向 | 第36-47页 |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 第36-37页 |
·指导思想 | 第36页 |
·基本原则 | 第36-37页 |
·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 第37-40页 |
·园区的发展目标 | 第37-38页 |
·园区建设的主要任务 | 第38-40页 |
·园区规划的步骤与方法 | 第40-42页 |
·园区规划的主要步骤 | 第40-41页 |
·园区规划的方法 | 第41-42页 |
·园区产业链设计的模式 | 第42-44页 |
·单链结构模式 | 第42-43页 |
·并联结构模式 | 第43页 |
·网状结构模式 | 第43-44页 |
·生态工业园的发展对策 | 第44-47页 |
6 苏州工业园生态化改造的实证研究 | 第47-59页 |
·园区建设的基本现状 | 第47-49页 |
·地理位置 | 第47-48页 |
·人力资源 | 第48页 |
·基础设施 | 第48页 |
·主导产业 | 第48-49页 |
·园区建设的生态化分析 | 第49-52页 |
·物质循环 | 第49-50页 |
·水循环 | 第50-51页 |
·能量集成 | 第51-52页 |
·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 | 第52-54页 |
·园区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 第54-55页 |
·推进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第55-59页 |
·加强园区的物质集成 | 第55-56页 |
·完善园区的水循环系统 | 第56页 |
·实现园区的能源集约利用 | 第56-57页 |
·强化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