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总则论文--犯罪论文

预备犯基本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1页
一、预备犯的概念第11-18页
 (一) 境外关于预备犯概念的看法第11-13页
 (二) 我国对预备犯概念的看法第13-15页
 (三) 预备犯概念的界定第15-18页
二、预备犯的构成特征第18-28页
 (一) 预备犯的客体特征第20-22页
 (二) 预备犯的客观特征第22-24页
  1. 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实质性预备行为第22-23页
  2. 行为人尚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第23-24页
 (三) 预备犯的主观特征第24-28页
  1. 认识(明知)自己实施的是犯罪,并决意实施预备行为第24-27页
  2. 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停止下来,是违背行为人的意志的,即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第27-28页
三、预备犯的种类第28-33页
 (一) 物质性预备犯与非物质性预备犯第29-30页
 (二) 形式预备犯与实质预备犯第30-31页
 (三) 本人预备犯和他人预备犯第31-32页
 (四) 任意性预备犯与必要性预备犯第32页
 (五) 单独预备犯和多人预备犯第32-33页
四、预备犯与共犯形态的关系第33-40页
 (一) 预备犯与共同正犯第33-37页
 (二) 预备犯与教唆犯第37-38页
 (三) 预备犯与帮助犯第38-40页
五、预备犯的刑事责任第40-49页
 (一) 预备犯的刑事责任依据第40-46页
  1. 预备犯刑事责任的理论依据第41-43页
  2. 预备犯刑事责任的刑事政策依据第43-44页
  3. 预备犯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第44-46页
 (二) 对预备犯刑事责任的立法态度第46-48页
  1. 对犯罪预备不处罚第46-47页
  2. 对预备犯原则上不处罚第47-48页
  3. 对犯罪预备原则上处罚第48页
 (三) 预备犯的处罚原则第48-49页
六、预备犯的立法及其完善第49-57页
 (一) 国外对预备犯的立法第49-51页
 (二) 对我国预备犯立法的反思第51-55页
  1. 刑法前后设置存在矛盾之处第51-52页
  2. 刑法过于苛厉,破坏了刑法的谦抑性第52-53页
  3. 违背和践越罪刑法定原则第53-54页
  4. 司法实践操作困难,导致立法闲置第54-55页
 (三) 我国预备犯立法的重构第55-57页
结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后记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反托拉斯有关企业合并控制的历史变迁--一个法律社会学的视角
下一篇:交通肇事逃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