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一、写作背景 | 第7-8页 |
二、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 第8页 |
三、写作思路 | 第8-9页 |
四、现实意义 | 第9页 |
第一部分 法理探究与基本概念 | 第9-20页 |
一、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与垄断 | 第10-16页 |
(一) 竞争及其作用 | 第10-13页 |
(二) 垄断及其功过 | 第13-16页 |
二、企业合并和企业合并控制 | 第16-20页 |
(一) 企业合并认知 | 第16-19页 |
(二) 企业合并控制之缘由 | 第19-20页 |
第二部分 合并控制的产生和前期实践 | 第20-39页 |
一、年轻的共和国及其早期经济 | 第21-24页 |
(一) 经济起步与放任主义 | 第21-22页 |
(二) 产业转型与托拉斯的出现 | 第22-24页 |
二、反托拉斯法的出台与早期的合并控制 | 第24-31页 |
(一) 《谢尔曼法》的诞生与面临的困境 | 第24-26页 |
(二) 进步运动中产生了反托拉斯新法案 | 第26-31页 |
三、通过判例创造的两个重要原则 | 第31-34页 |
(一) 标准石油公司案与合理原则的确立 | 第32-33页 |
(二) 本身违法原则的确立 | 第33-34页 |
四、合并控制的低潮:从一战到二战结束 | 第34-39页 |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统制经济” | 第34-36页 |
(二) 1920 年代的企业合并浪潮 | 第36-37页 |
(三) 富兰克林·罗斯福时代的政策 | 第37-39页 |
五、小结 | 第39页 |
第三部分 近晚发展与趋势 | 第39-58页 |
一、产业组织理论要略 | 第40-43页 |
(一) 概述 | 第40-42页 |
(二) 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 | 第42-43页 |
二、合并控制的结构主义时代:二战后到1970 年代 | 第43-49页 |
(一) 典型案例评析 | 第43-48页 |
(二) 补充立法与企业合并指南的颁布 | 第48-49页 |
三、物极必反:1980 年代之后 | 第49-56页 |
(一) 宽松的里根时代 | 第49-54页 |
(二) 最近的变化 | 第54-56页 |
四、小结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后记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