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勘探论文--地震勘探论文

隧道地质灾害超前探测方法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研究意义第11-13页
   ·隧道地质灾害超前预报研究进展第13-17页
     ·国外研究及应用概况第13-15页
     ·国内研究及应用现状第15-17页
   ·超前探测的难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7-18页
   ·研究思路第18-20页
     ·关于探测方法第18-19页
     ·关于正、反演理论和试验研究第19-20页
     ·关于观测系统第20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隧道地质灾害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第22-37页
   ·地质灾害体的地质及构造特征第22-24页
     ·引起大塌方的工程地质条件第22-23页
     ·引起突水灾害的地质条件第23-24页
     ·特殊岩性地层第24页
   ·地球物理特征第24-32页
     ·密度与波速第25-28页
     ·电阻率第28-29页
     ·介电常数第29-31页
     ·岩石的红外辐射特性第31-32页
   ·隧道围岩分类和工程岩体分级第32-36页
     ·分类方法第32-33页
     ·分级依据第33-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隧道地震反射法基本理论与记录合成第37-63页
   ·均匀介质中的波动方程第37-43页
     ·应力与应变第37-39页
     ·应力与应变的关系第39-40页
     ·波动方程第40-43页
   ·地震反射法基本原理第43-44页
     ·TSP法第43-44页
     ·TVSP法第44页
   ·时距曲线方程第44-50页
     ·一个平界面第44-46页
     ·多个平界面第46-49页
     ·时距曲线特点第49-50页
   ·弹性纵波在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第50-55页
     ·波函数第50-51页
     ·边界条件第51页
     ·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第51-53页
     ·垂直入射反射系数第53-55页
   ·地震记录的人工合成第55-59页
     ·地震子波及二层介质模型地震记录合成第55-57页
     ·多层介质模型地震记录合成第57-58页
     ·垂向分辨能力第58-59页
   ·入射角及界面“空间角”对反射系数的影响第59-62页
     ·入射角对反射系数的影响第59-61页
     ·“空间角”的影响第61-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四章 赤道组合检波与资料处理解释第63-87页
   ·TSP203超前预报系统第63-64页
     ·系统工作原理第63-64页
     ·系统主要组成和技术性能第64页
     ·TSPwin资料处理流程第64页
   ·赤道组合检波观测系统第64-66页
     ·赤道组合检波观测系统设计第64-65页
     ·赤道组合检波观测系统的优点第65-66页
   ·数据处理第66-71页
     ·通带滤波与初至前归零第66-68页
     ·直达波的拾取第68-69页
     ·Q值估计第69页
     ·反射波提取第69-70页
     ·P-S波分离与速率分析第70页
     ·深度偏移和反射面提取第70-71页
   ·资料解释原则与工程实例第71-79页
     ·资料解释的一般原则第71-73页
     ·雪峰山隧道(YK96+761~YK96+861)超前探测成果分析第73-75页
     ·朱家岩隧道(YK53+032~YK52+890)超前探测成果分析第75-77页
     ·不良地质体的基本特征第77-79页
   ·主要影响因素第79-83页
     ·激发条件第79-81页
     ·接收传感器的安放第81页
     ·仪器参数的选择第81-83页
     ·观测系统的布置第83页
   ·关于TSP的讨论第83-86页
     ·TSP法应用条件第83-84页
     ·TSP反演计算的速度第84-85页
     ·物探和地质综合解译第85-86页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五章 隧道地质灾害超前预报雷达探测法第87-111页
   ·探地雷达基本理论第87-91页
     ·雷达探测原理第87-88页
     ·电磁波速度估计第88-90页
     ·岩石的介电常数与反射系数第90-91页
   ·时域有限差分法雷达波正演第91-102页
     ·时域有限差分法的基本原理第92-94页
     ·吸收边界条件与梅-方超吸收边界条件第94-95页
     ·水平层状模型数值模拟第95-96页
     ·圆柱体模型数值模拟第96-100页
     ·复杂模型数值模拟第100-102页
   ·雷达探测实例第102-110页
     ·工程概况第102-103页
     ·溶洞类地质体雷达图像特征第103-105页
     ·断层破碎及夹层类地质体雷达图像特征第105-106页
     ·裂隙类地质体雷达图像特征第106-107页
     ·多个异常体雷达图像特征第107页
     ·综合成果分析第107-110页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11-113页
   ·本文结论第111-112页
   ·工作展望第112-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122-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工程井间地震波正演模拟及层析成像技术研究
下一篇:磁性纳米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固定化酵母细胞的研究